提供“三多”服务 便捷外籍游客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邱晓玲

2025年2月9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以下简称三峡博物馆)前台工作人员正热情地为持护照入馆的新加坡客人MANfer办理多语种语音导览。自2024年12月《国家移民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放宽优化外国人过境免签政策的公告》实施以来,三峡博物馆已接待境外客人20477人次,为去年同期的6.3倍。

2025年春节,正值中国240小时免签政策实施的第一年。这一政策为国际游客提供了更便捷的入境条件,使得更多外国游客能够在春节期间来到中国,体验浓厚的节日氛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以其8D魔幻地形和赛博朋克城市风貌,成为国际游客的热门目的地。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文化机构之一,三峡博物馆以巴渝文化、长江文化为主题,结合春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从入馆预约、讲解导赏、标识导示等多个环节想外籍游客之所想,旨在为国际游客提供一场沉浸式的文化盛宴,进一步推动巴渝文化的国际传播。

提供多语种的便利服务

在大厅最醒目处设立了多语种服务台,招募了英语、普通话均流畅的人员为接待人员,为外国游客提供无障碍咨询。博物馆官方网站有中英文版本,方便外国人获取开放时间、展览信息等。接受持护照和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人员进行在线预约,现场凭预约码进馆。制作多种语言导览,提供中英双语版的展厅导览手册,涵盖主要展厅和重要展品,仅春节期间已为游客提供4360册。新制作了支持中、英、法、日、韩、西6种语言的蓝牙语音导览,方便外籍游客选择自己最熟悉的语言使用。春节期间共提供服务2537台次。完善多种语言标识,在馆内电梯楼层、卫生间、饮用水、接待中心、休息处等标识和展厅、重要展品说明都制作了中英文双语标识,方便外籍游客理解。积极培训培养中英文双语讲解员,新增3名英语讲解员,为更多的外籍游客了解中国文化提供多语种的人工讲解服务。目前,正与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等高校合作,招募英语、法语和日语、韩语、泰语等多语种志愿者,为外籍游客提供更多便利服务。

提供多类型的展览服务

春节前,三峡博物馆相继推出了“新颜与旧印——现代印刷工艺中的年画”“听见看见汉字里的中国文化”“贞石千秋——巴蜀碑铭展”“灵蛇起舞喜迎春”4个原创临时展览。尤其“灵蛇起舞喜迎春”展更是独具巴渝年味,这是持续数年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新春文化系列展览之生肖文化展”。该展览用115件(套)与“蛇”及春节传统习俗相关的馆藏文物,为广大市民呈上了一场“金蛇献瑞”的文化盛宴。此次展览以“灵蛇起舞·喜迎春”为主题,以宋代丁谓《蛇》诗为纲,用青铜器、陶器、拓片、织绣、皮影、剪纸、年画、玉器等文物讲述了“有蛇食象”“人首蛇身”“天造玄武”“西湖借伞”等故事,展示了从古代到现代的春节文化和巴蜀地区的传统习俗,为热闹、喜庆、祥和的蛇年春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提供多形式的文化体验

围绕博物馆里过大年,三峡博物馆策划了“灵蛇起舞 乐在重博”新春系列互动体验活动。在“笔墨迎福,新春送暖”活动中,外籍游客或志愿者书写福字,在一笔一画的描摹中,体验中国人对新年的美好祝福。同时每天一位馆领导为入馆观众送上节日礼物增强春节快乐气氛。“灵蛇起舞,年画贺新”活动,通过博物馆的“年画”“12生肖——蛇”等文化元素,激发观众的创作兴趣与灵感,让外籍观众拓印自己的属相,体验中国人生肖文化,题写新年祝福并拍照留念。“蛇年祝福——亲子手工贺卡制作”活动,通过制作新年贺卡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孩子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让参与者深入了解博物馆文化与新年传统习俗,锻炼孩子动手做手工的水平,传递新年祝福。“国宝寻年记——闯过年关”活动,结合“灵蛇起舞 喜迎春”展览主题和相关的文物知识,在博物馆二楼城市之路展厅外打造一个“闯年关”的科普互动空间,让亲子家庭在多样的学习体验中,收获新知,完成在博物馆探究实践。“诵三峡诗歌 品奉节脐橙”活动中,博物馆工作人员身穿古装,装扮成诗人与游客互动,围绕长江三峡和奉节历史文化、诗歌等开展有奖问答,奖品为精美包装的奉节脐橙一颗。通过系列活动,让外籍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到巴渝文化的独特魅力,充分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一步,三峡博物馆还将走进匈牙利,与国际知名博物馆展开合作,推出联合展览和文化交流项目,推动巴渝文化和长江文明的全球传播。同时,三峡博物馆也将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为国际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参观体验。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389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