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在中国革命的宏大历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资源丰富且珍贵,犹如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与伟大革命精神的宝库,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与精神财富的核心构成部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活化利用这些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使其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推动地方发展等多维度发挥更大效能,成为当下亟待深入探究与积极践行的重要课题。
四川是保路运动的发祥地,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主要所在,也是红军长征历经地域广、行程远、召开会议多、战役战斗频繁、自然条件恶劣之地,涵盖了众多重要历史阶段与关键节点。其文物形式多样,包括革命旧址、战斗遗址、烈士故居、纪念馆等。它们分布广泛,或坐落于城市中心,或隐匿于偏远山区,共同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四川革命历史长卷。例如,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及其周边旧址群,全方位展示了土地革命时期川陕苏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建设硕果;泸定桥作为红军长征的标志性战斗遗址,生动见证了红军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赵一曼纪念馆通过陈列烈士生平事迹与遗物,让人们深切体悟到革命先辈的崇高信念与坚定意志。
近年来,四川省在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活化利用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各级党委、政府与文物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文物修缮、环境整治与基础设施建设,众多革命旧址与纪念馆的硬件条件显著改善,为文物保护与利用筑牢了根基。同时,通过举办主题展览、开展讲解活动以及推动红色旅游等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革命文物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吸引了大量游客与观众前来参观学习,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部分革命文物展示手段传统单一,缺乏创新性与吸引力,难以满足现代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一些文物利用深度不够,仅停留在表面参观层面,未能充分挖掘其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与教育价值;此外,革命文物与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不够紧密,在带动地方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协同效应尚未充分彰显。
为提升四川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活化利用水平,可采取以下创新策略:
一是创新展示方式。积极引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全息投影等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展示体验场景,如在相关旧址群展示中借助相关技术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当年战斗或建设场景,增强参与感与互动性;同时,全力构建数字化展示平台,整合全省革命文物资源信息,实现线上展览、虚拟游览、在线讲解等功能,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拓宽文化传播渠道与受众覆盖面。
二是深度挖掘文化内涵。组织专业团队,从多视角深入剖析文物内涵与价值,为活化利用提供学术支撑。例如针对红军长征在川历史,深入研究战略决策、军民关系等内容,并将成果转化为展览展示与讲解素材;同时,改变传统英雄事迹讲述模式,挖掘普通革命者与群众的故事,展现革命历史的多元性与真实性,使革命历史更贴近民众生活。
三是推动与“大思政课”融合发展。依托资源优势,精心开发一堂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优质“大思政课”。课程设计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遵循育人规律,以史实为依据,灵活采用访旧址、看展览、听讲解、作互动等形式,打造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沉浸式、体验式、参与式“红色课堂”。积极探索“教、学、研、旅”融合模式,为观众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
四是加强与旅游事业、产业融合。结合四川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优势,将分散的革命文物串联成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以红军长征路线为基础,整合沿线著名遗址遗迹与周边自然风光、民俗文化景点,设计综合性旅游线路产品,吸引更多游客;鼓励企业开发与革命文物相关的特色旅游产品,如红色文化主题纪念品、手工艺品、文创产品等,并在景区设置特色购物街区或搭建线上销售平台,在满足游客消费需求的同时传播革命文化。
五是促进社会参与。建立志愿者服务体系,招募志愿者参与讲解、引导、保护宣传等工作,缓解人力不足压力,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强公众对文物保护的关注度与责任感;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如支持企业投资建设革命文物主题酒店、民宿、餐厅等旅游配套设施或参与展览展示策划、文化活动组织等合作项目,为革命文物活化利用带来资金、技术与管理经验,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与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在活化利用方面提供了有益实践案例。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位于雅安市宝兴县,通过运用多媒体展示手段,如大型投影播放纪录片、VR技术重现登山场景以及设置互动体验区等创新展示方式,增强了展示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同时,以纪念馆为核心整合周边旅游资源打造“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带动了地方旅游经济发展,成为传承红色基因与推动地方发展的重要力量。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位于广安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管理部门组织专家深入研究邓小平生平事迹与思想理论,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丰富的展览与讲解,并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传播邓小平理论与改革开放精神;此外,建立完善志愿者服务体系,与当地学校、社区合作开展教育活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周边旅游开发,打造便捷舒适的旅游环境,成为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胜地与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四川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活化利用工作意义重大且任重道远。需要各级政府、文物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及广大公众齐心协力,持续加大保护与活化利用力度。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借鉴先进理念与技术,完善政策法规与工作机制,以适应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要求,使四川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在历史长河中持续闪耀光芒,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强大的精神动力源泉与坚实文化根基,为四川乃至全国的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贡献更为卓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