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灿委员:“博物馆热”激励考古工作者做好考古发掘与文物展示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记者 李瑞

本报讯  记者李瑞报道 3月10日上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星灿在“委员通道”回答记者提问,就博物馆发展等问题分享了他的所见所思。

陈星灿现场分享了他了解的博物馆参观数据和情况:“春节假期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达到7200万人次;我所在的殷墟博物馆去年2月开馆,今年2月接待观众达到180万人次;三星堆博物馆,去年接待观众达到600万人次。”

去年,陈星灿随政协调研团到河南、山西、陕西调研,去了几个考古类的博物馆和综合类的历史博物馆。“比如河南博物院,很难预约,一票难求,很多‘明星’文物根本挤不到跟前观赏。”陈星灿说,“但并不是所有的博物馆都是这样,因为有地区的差别,有行业的差别,‘博物馆热’确实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为什么会出现“博物馆热”?陈星灿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要求提高了,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化产品,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一种需求,所以大家愿意到博物馆里了解我们的古代、我们的历史。”

“中国有二百多万年的人类起源的历史,一万多年农业起源和发展的历史,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水稻农业的起源地,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是旱作农业也就是粟作农业的起源地。我们还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作为考古工作者,陈星灿还分享了考古工作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在文字产生之前的这段历史几乎都是通过考古工作得到解释,文字出现之后,我们的历史通过考古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取得了更多实证。比如说,商周时代的国家,文献中没有记载,是通过考古学家的辛勤劳动得到了发掘和了解。不仅如此,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也因为考古发掘的深入得到极大的扩充和丰富,中国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的历史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充和丰富。”

“广大人民群众愿意到博物馆去参观、去了解我们的历史,通过文物来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我觉得是一件非常令人高兴的事情。”陈星灿说,“这也激励考古工作者用心用力做好考古发掘,做好文物的展示。”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238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