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娅·巴合提代表:走好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最初一公里”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记者 赵昀

“我依然非常关注野外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工作。之前,我建议要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文物安全管理效能‘治已病’,打通文物保护最后一公里。今后,我要多加考虑如何‘防未病’,走好最初一公里。”全国人大代表、新疆阿勒泰地区文博院(博物馆)馆员卓娅·巴合提告诉记者,在过去的一年里,她参加了当地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今年两会,她带着履职过程中的所获所感,对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有了更多思考。

image.png

卓娅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谈起,“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提升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考古研究水平。”她结合实际工作说,基层文物工作者围绕对文物本体保护、安防保护等,倾注了很大力量,但在文物活化利用上目前却还存在短板,需要再下大力气去开展推进。“大家现在很关注各地推出的文物主题游径,这些游径面向公众开放的首要条件是交通便利,其次是基础设施设备健全,更重要的是与之相匹配的文物,必须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文物在游径路线中是亮点、是提升游径文化价值的存在,这种综合性很强的保护利用方式,是我们努力发展的方向,但也不能操之过急。”

在听取和学习政府工作报告时,还有一段话让卓娅豁然开朗,那就是“加强上下联动、横向协作,促进政策从‘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衔接畅通。”虽然这段话涉及的是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取向,但卓娅深受触动和启发:“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我意识到之前一直强调的是要打通文物保护最后一公里,那最初那一公里我们走好了没有呢?”卓娅认为,基层文保工作要先把起步起好了、把业务吃透了才行。“比如,已经开始施行的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明确了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措施,日常工作中如何真正做到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这就是我们要注重的最初一公里。”卓娅表示,“四普”和学习宣传贯彻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这两项工作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会在‘四普’现场复核工作过程中,对野外文物看护员宣传普及文物保护法,把普法最初一公里走扎实。”同时,卓娅还介绍,今年还会加强新发现文物线索征集工作,特别是要对红色革命文物加深挖掘,“我们将在专项调查上再下功夫,充实不可移动文物构成上的丰富性。”

卓娅还谈道,在博物馆青少年社教方面,比起“科普”可能“启蒙”更为贴切,“能够让孩子们对看到的文物、听到的讲解感兴趣,然后想一次又一次再来博物馆,这才是我们博物馆教育工作要走好的最初一公里。”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再以通俗活泼互动体验的形式将文物故事阐述得更加符合青少年的学习逻辑,就相当于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关于文物的种子,等到他们知识不断丰富后,就能够以立体、综合的视角回头再来看这件文物,发现其中更深厚的文化价值和内涵,这样的传承潜移默化,沁润人心。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35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