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记录1976年到2024年秦兵马俑在海外展览的历史,吴海云、田静编著了《秦军出巡——兵马俑外展实录》一书,人民出版社2024年9月出版。书中如实反映秦兵马俑在49个国家和地区举办277次展览的案例,旨在用文物展览讲好中国故事。纵览全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完整记录秦兵马俑外展的历史
《秦军出巡——兵马俑外展实录》是一本完整记录秦兵马俑外展的专著,题材珍贵,资料翔实。两位作者通过查阅相关档案文献和采访350位亲历者的资料,还原277次展览的举办缘起、筹备经过、布展撤展、开幕盛况、学术研讨会等细节,配有550张实景图片,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秦兵马俑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是秦文明的集中代表。从1976年3月到2024年1月,秦兵马俑等文物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中国考古发现展”“华夏瑰宝展”到世界各地展出,深受欢迎。同时,秦兵马俑展览配合国家外事大局在“文化年”“建交年”“文化季”“文化月”“文化周”等交流活动中频频亮相,引发一阵又一阵“中国文化热”。高大写实的陶俑往往成为展厅中最吸引人的文物,观众纷纷盛赞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新能力。展览每到一处,观众人数都远远超过主办方的预估,使秦兵马俑成为世界各地人民熟悉的中国文化形象。秦兵马俑参加的277次展览,就是277场“文化外交”活动,展览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秦兵马俑展览在海外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政要首脑参加开幕式并为展览剪彩,民众争相观看,人们被中华文明的伟大成就所感染,为展品的艺术魅力所倾倒。为了深入研究文物内涵,主办方在每次展览中都安排学术研讨会,编辑出版展览图录,收录展品介绍和学术论文,进一步扩大了秦兵马俑的影响。学者之间跨国学术交流以及由展览带动的跨国研学活动、公民个人旅行等都不同程度促进了文明交流互鉴。
从1976年到2024年期间,以兵马俑为主的秦始皇陵出土文物在海外巡展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展览之一,累计有277场次。在各个国家和地区之中,排名前三位的是分别是日本、美国、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其中到日本展览83场次、美国54场次、中国港澳台地区18场次;在同一个城市举办展览次数最多的分别是日本东京12次、中国香港10次,日本福冈9次。
真实反映秦兵马俑外展的盛况
秦兵马俑气势磅礴的军阵排列,鲜活生动的陶俑形象,展现了秦文化的崇大尚多和严谨务实。《秦军出巡——兵马俑外展实录》真实反映秦兵马俑在海外受欢迎的盛况:展览举办期间,以秦俑头像为主设计图的海报在城市主干道、公交地铁站随处可见,博物馆周边张贴兵马俑巨幅海报,文创产品以兵马俑为设计灵感,展览图录多以兵马俑为封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鲜明的辨识度,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本书根据文献资料和采访展览当事人的手记,记录了展览中的感人细节:如1976年11月,秦兵马俑随“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到菲律宾展出时,一位老先生看过展览后,激动地逢人就讲:“我真想立刻赶到中国,到这些文物的故乡去看更多的文物。”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被特别允许近距离观赏秦俑坑出土的武士俑,她高兴地对随展人员说:“这是终生难忘的经历!”1982年12月到1983年2月,秦俑在澳大利亚首都展出三个月,1/5的市民参观展览。这是澳大利亚历次外国展览中观众最多、反映最热烈的一个。1983年,秦兵马俑在菲律宾展览时,一位作家参观后在留言簿上写道:“从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珍品中,我看到了中国历史的一角,发现了无与伦比的中国文化。”1985年秦兵马俑在美国洛杉矶展览期间,有350家报刊发布了展览消息,洛杉矶主要街道上布置了100多个新闻宣传橱窗。1990年8月到11月,“长城那方——中国秦始皇和他的秦俑军队”在西德多特蒙德市展出时,《法兰克福周报》刊登文章说“中国文化正在这里放射着灿烂的光辉”。1994年9月到1995年6月,“秦始皇帝时代展”在日本6个城市巡回展出,日本各电视台播放电视剧《秦始皇》以扩大影响。在日本东京展出时,每天参观的人很多,媒体报道说“博物馆门口排起了长蛇阵”。
2012年6月,“中国秦兵马俑展”在纽约举办时,纽约时代广场广告屏循环播放秦俑展海报,一对到纽约旅游的姐妹看到海报后,当即调整行程去参观。两姐妹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展览太令人惊叹了,完全超出了我们的预期。”2018年2月到10月,“秦始皇和兵马俑展”在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展出时,因前期宣传力度大,周边地区的民众闻讯纷纷前往参观,总计有61万人参观,远远超出主办方对45万观众的预估,创造了单次文物展览在利物浦市参观人数的最高纪录。这些对各次外展盛况的详细记载,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
文物外展讲好中国故事的范例
文物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文物展览是最具魅力的人文交流形式,秦兵马俑架起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秦兵马俑是中国古代写实主义艺术达到成熟的标志,表现为一种宏大的美和静穆的美。陶俑陶马的整体造型、神韵处理、细部刻画等都把握得恰到好处。尤其是陶俑的服饰、表情、发髻等,是秦代社会的真实影像,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审美取向。2024年是秦兵马俑考古发掘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文物工作者持续开展秦陵秦俑文物的发掘研究与保护修复工作,古老的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散发出历久弥新的魅力,成为文物外展的首选展品。1985年秦俑在奥地利展览时,总统鲁道夫·基希施莱格参观后对中国驻奥地利大使王殊说:“这是我访问中国的第一幕!”1995年秦俑展在德国举办时,媒体评价说“展览使中国文化周达到高潮!”2000年秦俑在法国展览时,主办方评价说“展览是中国文化季活动的重头项目”。
2009年,秦兵马俑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展览时,智利文化部部长乌卢蒂亚在开幕式致辞中说:“中智两国相距遥远,文化的沟通是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重要途径。”2010年8月28日,“中国的兵马俑展”在瑞典东方博物馆举行开幕式,瑞典国王卡尔·古斯塔夫十六世为展览开幕式剪彩,并与西尔维娅王后饶有兴致地参观展览。2015年4月1日,“秦始皇——中国陕西兵马俑”展览在摩斯盖德博物馆隆重开幕,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和亨里克亲王参加开幕式。展厅以中国红为背景设计,显得喜庆热烈又庄重。2017年,“秦汉文明展”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时,深受各界欢迎,被称为最重要的中美文化交流项目。2018年2月到10月,“秦始皇和兵马俑展”在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展览,在英国获得最受欢迎、最多参观人数等多项大奖,在中国荣获第十六届(2018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2019年9月到12月,“秦始皇——中国第一个皇帝与兵马俑”在泰国展出时,不管是泰语、英语还是汉语的所有媒体,都刊发展览信息,分享参展感受,参观排队的人群通常绵延数百米,为了满足观众需求,博物馆将闭馆时间由下午四点延长到六点。
2022年3月到2023年2月,“兵马俑与古代中国——秦汉文明的遗产”在日本展出期间,担任展览顾问的日本学习院大学名誉教授鹤间和幸说:“日本民众对中国古代文化很感兴趣,希望通过此展能进一步推动日中关系稳定友好发展。非常高兴看到有很多日本年轻人前来观展,期待下一代能够构筑崭新的日中关系。”
总之,《秦军出巡——兵马俑外展实录》是一本具有档案性质的专题工具书,资料翔实,文图并茂,通过对兵马俑历次外展的全过程的记载,不仅有利于研究阐释秦陵秦俑文物内涵与价值,更有助于了解兵马俑外展在中外文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秦军出巡——兵马俑外展实录》
编著:吴海云 田静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