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古建 数字重启宋“潮” 芥子须弥·开化——高平开化寺宋代建筑与壁画数字艺术展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方蕾 马梅洁

在山西这片承载着千年文明的土地上,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瑰丽交织。在山西高平的舍利山南麓,一座名为“开化”的寺院,已静静矗立千年。

山西高平开化寺保留着北宋时期佛教殿堂壁画的完整遗存。其大雄宝殿融合三项绝世之作:宋代建筑形制和风格的典型代表、国内独一无二的北宋时期佛寺壁画以及保存至今的宋代彩绘。北宋画匠郭发等人绘制的大殿壁画,内容之丰富、技法之高超、生活细节之精彩,堪称“壁画上的清明上河图”,为研究宋代佛教艺术及社会风貌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如今,这座千年古刹与它的瑰宝建筑、壁画,正以数字化的形式焕发新生。

2月2日至6月2日,“芥子须弥·开化——高平开化寺宋代建筑与壁画数字艺术展”走出清华大学,在中国建筑科技馆展出。展览基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二十余年研究成果,融合多家文化遗产保护及数字技术领域机构的资源与智慧,全景展示山西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的建筑与壁画,将古代艺术瑰宝以现代科技手段重新呈现,打开了观众理解与欣赏中国古代建筑与壁画艺术的新视域。

展览源起

千年古寺与百年学府的文明“对话”

追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艺术、文化等方面,宋朝皆为高峰时期。宋朝在建筑历史领域保留了一部非常重要的建筑文献——《营造法式》。20世纪我国学者基于一批唐宋时期木结构建筑的调查,在《营造法式》大木作研究方面有很大进展,但是对于唐宋建筑彩画却一直没有找到完整的案例。高平开化寺就是目前所知关于宋《营造法式》彩画的唯一一个比较完整的木结构建筑案例,也是我国唯一一座同时保留了木结构建筑彩画和壁画的宋代完整遗存。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师生为此研究了二十余年,前后近百名师生到高平开化寺进行不同方面的调查,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人民文博主办的“芥子须弥·开化——高平开化寺宋代建筑与壁画数字艺术展”在武汉中国建筑科技馆正式与观众见面。

五大篇章深入探索宋代建筑与壁画

“芥子须弥·开化——高平开化寺宋代建筑与壁画数字艺术展”分为“开化道场——开化寺的历史与艺术价值”“游历须弥——高平开化寺的奇妙旅程”“画中天地——壁画中的万千世界”“不解之缘——整体空间测绘与研究的方法历程”“身临其境——高平开化寺的奇妙旅程”五个篇章,结合数字艺术手段,带领观众深入探索高平开化寺的建筑与壁画艺术,感受宋朝文化的博大精深。

数字“活”化走进壁画中的万千世界

开化寺大雄宝殿的东、西、北三面墙壁上皆满绘精美的宋代壁画,总面积高达88.2平方米,是全国范围内保存面积最大的宋代壁画之一。展览现场,通过数字化采集的壁画再次进行了完整地呈现,其细腻的笔触、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构图,巧妙地勾勒出了宋代画匠心中的“宇宙万象”。

同时,展览以开化寺大雄宝殿建筑和壁画为核心,通过场景复原、虚拟漫游等多种形式,采用头戴式VR技术、裸眼3D技术,结合二维图像、三维模型、大型装置及沉浸式影片,实现“整体建筑空间”的多尺度、多维度呈现,观众步入展厅,仿佛“走进”壁画中,感受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与信仰世界的丰富想象。

场景重构再现宋“潮”文化古韵

开化寺壁画中非常精细地刻画了建筑结构的榫卯之巧和色彩晕染的细腻之妙,甚至生动的市井生活和人物神态都在画工的笔下变得“鲜活”。

展览现场,根据开化寺大殿西壁“阿难颂孝”图像局部所复原的市井店铺,内设“开敞式柜台”“组合式家具”,真实再现了开化寺壁画中宋代街景生活,其中的宋朝花铺,更是一步一景还原中式浪漫,观众步入其中,即刻开启宋朝“逛街模式”,感受“聚花成锦常留春”的盛景,沉浸式体验宋朝风雅生活。

依托开化寺北壁《大方便佛报恩经变·鹿女因缘》步步生莲图像所画场景,展览现场复原了山林隐士所居住的草庐及茶具、书案等生活用具,观众沉浸其中便可感受到宋代文人的生活美学。

展厅连廊处深度挖掘了宋人的穿搭、饮食、礼俗等趣味知识,同时还提取了壁画中的代表性人物形象,打造了可打卡的局部小景。一步一景,一画一知识点,观众在欣赏壁画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宋代的风土人情。

情景化逛展营造全域空间氛围感

为丰富观众的观展体验,本次展览精心策划了工作人员着精致的宋代服饰进行讲解工作、策展人搭配相关服饰及妆容直播探展,收获全网20余万观看量、设置宋服妆造体验区、壁画万花筒互动体验装置等一系列多元化互动体验活动,力图打破传统观展界限,让观众在视觉、听觉等多感官、多维度的文化探索体验中,感受建筑之美、艺术之韵、市井之趣。

在这里,历史触手可及,文化鲜活生动,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历史的参与者与见证者。走进武汉中国建筑科技馆,走近高平开化寺壁画,开启一段奇妙的穿越时空之旅。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410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