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建筑的创新保护实践——以江西会昌戏剧小镇文物保护为例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李义峰

会昌戏剧小镇,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是一个集戏剧文化演艺、历史文化传承与文物创新保护于一体的特色文化小镇。会昌戏剧小镇作为江西省赣州市的文化名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戏剧艺术魅力。小镇内的文物古迹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戏剧文化的重要载体。

会昌戏剧小镇历史背景与文物现状

会昌是千年古县,古称九州镇,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建县,山川形胜、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深厚。自古以来,会昌便是中国古代戏剧文化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会昌本土丰富多彩的地方戏曲艺术包括会昌采茶戏、木偶戏、京戏、灯彩表演、马灯、龙灯、唢呐班子、唱山歌,其中以会昌采茶戏最为著名。近年来,会昌县依托赖声川等戏剧大师的影响力,全力打造戏剧小镇,将戏剧文化与当地历史、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会昌戏剧小镇内的文物古迹种类繁多,涵盖古建筑、革命文物、古戏台、碑刻、传统街巷等,包括2处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会昌城墙、红四军军部旧址(大成殿)、1处会昌县文物保护单位步云桥,4处会昌县历史建筑赖屋祠堂、欧屋祠堂、吴屋祠堂、董屋祠堂等。这些古建筑和古街巷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见证了会昌古城的历史变迁,是研究中国古代县城规划、建筑艺术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这些文物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戏剧文化内涵。

image.png

会昌戏剧小镇文物创新保护措施与实践

顶层设计强化保障。会昌县确立打造“新时代风景独好山水人文旅游城”的目标定位,促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全面谋划文物创新保护工作。先后出台《会昌县文物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会昌县文物保护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这些措施将文物保护纳入体制改革、联席工作机制和各级领导责任制等,为全县文物的全面保护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政府还加大了资金投入,用于文物的修缮、保护和展示工作。

专门机构引领改造。2017年成立会昌县西北街改造领导小组的专门组织机构,选调全县优秀干部参与西北街的改造,细化房屋的改造优化措施,推行挂图作战方针,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工作中的重大事项,推进西北街改造的工作进程,有力推动了空心化严重的西北街棚户区改造进度。

规划先行统一风貌。2017年10月31日,西北街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制作的西北街规划设计鸟瞰图,每一栋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保留建筑都参考会昌古城的原有建筑风格,青砖灰瓦马头墙,人字坡面悬山顶。对会昌城墙、大成殿、赣州会馆、于都会馆、赖屋祠堂、欧屋祠堂、吴屋祠堂、董屋祠堂等古建筑开展原貌修缮设计,打造成集会昌历史文物古迹保护、传承历史文脉和旅游观光休闲一体的新街区。

申报入库筑牢根基。1983年步云桥公布为会昌县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会昌城墙公布为会昌县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会昌城墙公布为第五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红四军军部旧址(大成殿)公布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经过历史建筑普查,赖屋祠堂、欧屋祠堂、吴屋祠堂、董屋祠堂被列入会昌县历史建筑名录。2023年会昌城墙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国保后备库。通过以上举措,强有力地筑牢了小镇的文物保护根基。

修缮保护专业精准。针对各类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古迹的实际情况,采取精准化维修。省级文保单位会昌城墙、大成殿,有上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保障,鉴于年久失修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墙民房形态,以现状整修为主,参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恢复两处省保的原有风貌。历史建筑赖屋祠堂、欧屋祠堂、吴屋祠堂、董屋祠堂和赣州会馆、于都会馆、古民居等,实施一栋一策制定修缮方案,采取抢救性保护修缮措施。

截至2020年底,上述小镇核心区域内的重点建筑得到了较好的修缮和维护,部分濒危文物建筑得到了及时抢救,有效地保护了文物本体安全。会昌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和建档工作,为后续保护和研究奠定基础。

博物馆发挥积极作用。为提升会昌县博物馆的陈展水平,推动博物馆顺利入驻戏剧小镇,西北街博物馆陈展提升项目于2023年底完成施工,博物馆基本陈列“千年古邑 三省关津”布展紧随其后完成。2024年1月,会昌县博物馆新馆开馆与戏剧小镇开业同时进行。同年8月,会昌县博物馆获评第五批国家三级博物馆,开馆以来接待观众40多万人次,成为游客参观戏剧小镇的必去打卡地。在春节和5·18国际博物馆日等时间节点开展类型多样的社教活动,通过流动图文展、主题讲解、红色讲座等多种形式宣传推广会昌历史文化,进一步提升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image.png

文旅融合保护利用。戏剧小镇探索了文物合理利用的新模式。会昌县博物馆入驻小镇,既保护了文物,又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的平台。同时,博物馆文创区、会昌有礼商店开发了以戏剧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如帆布包、口杯、钥匙扣等文化创意产品,深受游客喜爱。会昌县文化馆、会昌戏剧发展中心在小镇开展非遗活动和戏剧展演。小镇戏剧季、小镇环游记、戏剧工作坊、剧本朗读、茶话会等活动轮番上演,精彩纷呈,文化大餐与旅游环游交织相融。

公众参与教育普及。戏剧小镇注重公众参与和文物保护教育的普及工作。会昌县博物馆通过举办文物保护讲座、文化展览等活动,吸引游客和当地居民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博物馆展厅开展定时讲解活动,通过不间断地招募小小讲解员、文物志愿者等方式,与观众进行文物讲解和现场互动,受到了广大观众好评。博物馆丰富多样的图文展览、文物讲座等社教活动进入会昌乡村、社区、学校。这些活动加强了公众教育,增强居民和游客的文物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

科技创新应用保护。戏剧小镇积极探索科技应用赋能文物保护。利用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对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和展示。进入小镇游客服务中心,触摸屏上展示戏剧小镇AR全景图,小镇内的每一栋文物建筑诸如会昌城墙、大成殿、赖家老屋等文物古迹以及会昌县博物馆,都可以云上游览,促进了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同时,小镇还引入了智能监控系统,对文物进行全天候监测和保护,有效提升了文物保护的效率和准确性。

会昌戏剧小镇作为江西省赣州市的文化名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戏剧艺术魅力。未来将进一步强化政府引导、公众参与、科技应用等举措,促进文物保护和创新利用,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更大贡献。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2.00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