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历史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北票市博物馆弘扬地域文化的实践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王永兰

辽宁北票市博物馆成立于1994年,是与北票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北票市尹湛纳希纪念馆合署办公单位,于2012年10月对外免费开放。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895件套,其中一级文物8件套、二级文物74件套、三级文物280件套,一般文物1533件套。馆藏文物以北票地区考古出土文物和馆内旧藏文物为主体,分为青铜器、陶瓷器、石器、玉器、铁器、金银器、古钱币等十余类,其中三燕文物和辽金文物较多。馆内常设展览有北票历史文物馆、尹湛纳希纪念馆、古生物化石科普馆、北票翼龙化石馆、北票“百年记忆”馆和北票党建扶贫馆。

深入挖掘文物内涵,展示北票历史文化

文物内涵挖掘方面,做到从外到内、由浅入深。首先明确文物的名称、质地、造型特点、功用等,再挖掘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所体现的时代价值。2003年北票市西官营镇韩杖子村二号辽墓出土的两件白瓷凤首瓶,造型一致,腹部均剔划相同的缠枝牡丹花纹,但其一肩部饰牡丹纹,其二肩部饰覆菊瓣状羽毛纹。博物馆专业人员经过认真研究和论证推断出二瓶为一雌一雄,该学术成果受到社会瞩目,此二瓶也成为北票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是陈列展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往往通过史料、碑志等来体现。北票市博物馆结合辽代大于越耶律仁先家族墓地出土的几方墓志和有关史料,清晰地梳理出耶律仁先及其二弟耶律义先、三弟耶律礼先、四弟耶律智先、五弟耶律信先的官职、生卒年和主要事迹,并将这五兄弟的有关资料以电子书连环画的形式展示给广大观众,不仅彰显了北票地域文化的深厚,还丰富了人们对地方史的了解,增强了他们的探知兴趣。

运用科技手段,打造地域文化体验

博物馆将声、光、电等高科技展示手段以及场景、模型、沙盘、雕塑等进行适当运用,能使展览更加形象、直观、生动,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北票市博物馆在历史文物陈列中,设计了新石器时代人们生产生活场景、冯跋植桑柘场景、棘城保卫战场景以及契丹人牵马场景,同时制作了康家屯石城址沙盘、冯素弗墓木棺模型和黑城子城址模型,录制了重点文物鸭形玻璃注和金步摇宣传视频、北票古建筑视频等在展厅播放,方便观众进一步了解展览内容。

对于重点文物的展示介绍,采用深入浅出的科普方式。如北票市博物馆在陈列布展时,为了让观众明确臂鞲的用途,馆内专业人员专门设计了由三幅小图组合而成的一幅大图介绍:图一为海东青(鹰)的照片及文字说明;图二为契丹男儿驾鹰场景及臂鞲说明;图三为海东青捕天鹅的精彩瞬间。讲解员可结合这三幅图,讲述海东青的特点、习性以及契丹人驯养海东青的习俗和臂鞲的功用,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方便观众理解。

举办临时展览,充实民众精神文化生活

十三年来,北票市博物馆共为公众推送精品临时展览70余个,包括自办展览、与其他单位合办展览和引进展览,内容有书画摄影展、历史文物展、民间艺术展、民间收藏展等,展出文物、艺术品达1.5万件,为观众普及青铜器、陶瓷器、玉石器、古籍、书画、根雕、剪纸、工艺葫芦、紫砂、面塑等知识。如北票市博物馆利用本馆资源举办了“明火温酒器展”,展出不同材质、不同形制的明火温酒炉、温酒壶、温酒盘、温酒架、温酒火罩等藏品200余件,采取图文并茂的展板形式,展出承载“酒的故事”“酒礼酒俗”等内容,使整个展览科普氛围浓厚,充分展现了酒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通过举办临时展览,既使博物馆保持了新鲜感,又充实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丰富社教活动,传承北票历史文化

北票市博物馆结合公众实际需求,积极创新活动载体和形式,每年在重要节日节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如“不朽的丰碑——雷锋精神图片展”“美人姓董——中国古代董氏女性事迹及文物图片展”参观导览、“缅怀革命先烈 追寻家乡历史”研学,以及“科普一日游”“我在博物馆里过六一”“博物馆里过大年”等社教活动。孩子们还可参加剪纸、蛋壳画、少儿沙画等文化体验活动。如北票市博物馆与辽宁省博物馆联合开展的“文物手工制作进校园”活动,通过博物馆社教老师对北票出土文物金步摇的介绍,并指导学生仿制和佩戴,激发了学生们对历史文化学习的兴趣,发挥了博物馆的第二课堂作用。针对社会的弱势群体,博物馆每年推出“牵手残障儿童”活动,将儿童与家长一起请到博物馆来,欣赏家乡的陈列展览,分享红色励志故事,了解北票的历史文化。

线上线下相结合,让博物馆走入公众心中

近年来,北票市博物馆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平台,加强对北票文物的宣传。鸭形玻璃注、鎏金铜包片木芯马镫等颇具北票地域特色的精品文物多次在主流和地方电视台播出并引起热烈反响,域内域外观众纷纷前往北票市博物馆参观,博物馆也因此“火”了起来。此外,博物馆流动展览“六进”活动在各社区、村组、工地等处巡回展出;北票历史文化宣传橱窗在博物馆前广场以及各乡镇文化站和各学校等进行展示;出版的科普读物、编印的宣传资料、研发的文创产品得到观众喜爱,尤其《北票文物》的出版,填补了北票建市30多年来文物专业书籍方面的一项空白,成为人们了解北票历史文化的一扇窗口。

开展观众调查,弥补博物馆的疏漏和不足

近年来,北票市博物馆注重开展观众调查工作,调查内容紧贴博物馆的精品文物、陈列展览和科普宣传等。例如:您是否知道家乡有博物馆?您喜欢博物馆的哪个展览?您了解家乡的精品文物吗?您看过流动展览进社区、进学校、进乡镇村吗?您认为博物馆的宣传活动应从哪几个方面改进?……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有着一定的针对性,是检验博物馆工作成效的关键环节。调研收获远超预期,基本梳理了博物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解决,从而使博物馆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2012年以来,北票市博物馆荣获“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辽宁省民族团结教育基地”“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辽宁省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等称号,是国土资源部(现在为自然资源部)地层与古生物重点实验室教学实习基地、辽宁工业大学等多所学校的社会实践基地。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0.219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