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长廊引客来 文化之约启新章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刘喜艳

春和景明话清明,黄河文脉润心田。清明假期,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化身时光长廊,与1.46万名游客共赴文化之约。客流量较去年同期飙升270%,让“何以黄河”的答案在春日暖阳中愈发清晰。

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推出“黄河与清明”特展,深度融合黄河文化与清明文化,为观众带来了别具一格的文化盛宴,反响热烈。特展讲述了黄河流域清明民俗的起源与发展、清明与农耕文明的紧密联系,通过文物展品与历史资料的展示,生动呈现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现清明文化在黄河流域的地域特色,如独特的祭祀仪式、传统美食制作等,让观众领略到地域文化的魅力。

佳县第三小学和佳县龙岗实验中学分别赴馆内开展了研学活动。佳县第三小学师生,来到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在“缅怀先贤黄河故事会”中认识黄河文化;百名学子齐唱《东方红》,用激昂旋律表达爱国之情。佳县龙岗实验中学学生通过参观各展厅、互动交流以及体验活动,深入了解黄河文化,坚定传承决心。活动最后,全体学生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表达对党的热爱。两场研学活动如同一把钥匙,从课堂到展厅,从感悟到提升,化身行走的思政课,为学生打开了黄河文化的大门,让他们在接受红色文化熏陶的同时,感受黄河文化魅力,在他们心中播下爱国与传承文化的种子。

image.png

最动人的当数黄河故事会。当《黄河大合唱》的旋律在展厅流淌,身着月白长衫的讲解员化身时空旅人,从大禹开山导河的传说,到冼星海谱就民族强音的窑洞岁月;从《黄河船夫曲》里震颤的纤绳,到壶口瀑布畔飞扬的红绸。当“风在吼”的歌声与窗外真实的黄河涛声共鸣,不少观众潸然泪下——原来文化传承,就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生命震颤。

移步馆外的文化广场,一场跨越南北的寒食盛宴正待知味人。青瓷盘里,陕北面燕与江南青团隔空对话,金黄馓子同艾草粿子相映成趣。游客们循香驻足,咬一口青团尝到江南烟雨,品一只面燕听见黄土高坡的春风。当讲解员将介子推的忠贞往事娓娓道来,孩子们忽然懂得,原来唇齿间的清甜里,藏着中国人绵延千载的节气密码。

玉剪裁春燕,巧手寄情思。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白生生的面团在游客指间幻化新生——展翅欲飞的春燕衔来吉祥,憨态可掬的蛇盘兔守护安康,温润的小羊羔垂首似在嗅春。这场“指尖上的寒食节”让千年民俗焕发新生:孩子们踮脚观摩老手艺人的绝活,年轻人举着手机直播面塑十二生肖,银发奶奶握着孙儿的小手捏出传家记忆。当蒸汽氤氲中腾起面食甜香,古老节气便这样从古籍走进人间烟火。

暮色中的博物馆灯火渐起,黄河水仍在窗外奔流不息。这个清明,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以文化为舟,载着1.46万颗心灵驶向文明的深流。未来,博物馆更将优化宣传策略,举办更多高质量的文化展览,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71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