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与应对:革命纪念馆大思政课的创新理论与实践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陈新征 张旭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革命纪念馆在创新开展大思政课建设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在青年教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年学生通过深刻地感受革命纪念馆的红色资源,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红色资源也可以让学生从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中受到心灵触动,以革命先烈为榜样,树立人生标杆,认识到自己作为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责任担当,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新时代以来,革命纪念馆多已初步完成了红色资源的整合,为大思政课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不仅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和公众参与,还提升了自身的社会影响力。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变化,革命纪念馆的大思政课建设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何创新开展大思政课,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image.png

革命纪念馆大思政课建设的挑战  一是对红色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有些革命纪念馆大思政课的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往往以展厅讲解为主,这些形式虽然能够传递一定的红色文化信息,但难以适应青年学生的需求变化,难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二是教育理念与方法有些陈旧。传统的“我说你听”的教学方式,缺乏与观众的互动和参与,导致教育效果不佳。一些革命纪念馆思政课只是灌输革命理念和历史知识,而忽视了受众的主动性。有的革命纪念馆开发的思政课未能充分关注受众差异,导致课堂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

三是课程内容缺乏深度与广度。一方面,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解读不够深入,难以触动观众的心灵;另一方面,缺乏对时代背景的关联和拓展,使教育内容显得简单、枯燥。

四是课件开发管理机制尚不够完善。对教育效果的评估和反馈是革命纪念场馆大思政课持续创新和发展的基础。然而,场馆如果没有科学的评估和反馈机制,便无法及时了解听众的需求和意见,从而难以改进和优化教育服务。

革命纪念馆大思政课建设的实践  2021年,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与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联合主办的一项特色思政教育活动,通过利用韶山丰富的红色资源,探索党史学习和思政教育的新路径。“韶山下的思政课”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季,每季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博士生来韶山开展研学,成功探索出了利用革命纪念地开展思政教育与党史研学融合的新途径,开创了党史学习教育、青年思政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韶山模式”。

一是创新资源整合。“韶山下的思政课”突破了举办单位、研学内容和地点等局限,有效整合韶山的研究力量、教育资源和服务资源,包括毛泽东思想和青年毛泽东成长轨迹、人格、风范以及韶山乡土文化等各方面的研究内容,并且突破韶山范围,大力支持研学博士以脚步丈量土地,读“无字之书”,到韶山以外的革命纪念地开展实地调研、研学。在导师的带领下,研学学生走访了东山书院、湖南省第一师范纪念馆等韶山周边著名红色景点。

二是创新教育形式。“韶山下的思政课”以韶山革命纪念地红色景点为课堂,通过实地参观、现场教学、主题研讨等方式,让参与者亲身感受革命历史的震撼和力量,深刻理解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和爱国情怀。同时,项目还邀请党史研究专家、学者以及思政教育专家等,围绕相关主题进行深入解读和讲解,引导参与者深入思考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把思政课堂设在田间地头、阁楼祠堂等毛泽东同志学习、生活过的地方,再现了毛泽东同志在韶山开展革命活动的历史场景。活动打破了以往以“参观”和“听讲”为主、辅以少量“情景演绎”的被动式研学模式,积极探索了“教”“学”“研”“旅”相结合的模式,鼓励学生“悟”“讲”“写”“演”,通过参观游学、学术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让学生获得了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三是创新传播方式。“韶山下的思政课”邀请湖南卫视视频制作优秀团队进行记录,共推出60集短视频,通过与学习强国、哔哩哔哩 、天下韶山网等媒体进行深度合作,以图文、视频、直播的形式,全面展示研学成果,对接当下青年的成长需求,创造一个贯通历史与现实、具有党史内涵和时代意义的思政教育品牌。该系列短视频在“学习强国”等点击播放量达到1亿多次。

革命纪念馆创新大思政课的建议  创新开展大思政课,引入更多元化、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推动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不仅可以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能提高青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一是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构建更加生动的思政大课堂。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要突出重点,着重将红色资源展陈的历史成就、呈现的英雄形象、蕴含的建党精神、绘就的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在重点融入中深化“大思政课”育人。要进一步收集、整理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构建红色文化的话语体系,保持思政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前沿性。

二是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增强课堂吸引力。可以通过数码设备展示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革命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增强学生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体验;也可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现代技术,将革命历史场景重现于学生面前,仿佛置身其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时代精神。

三是结合时事热点,拓展大思政课的内容。革命纪念馆大思政课应结合当前的时事热点,拓展课堂内容,让学生更好地将历史与现实贯通起来,分析革命历史对当今世界的启示和影响,探讨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

四是变思政课的被动者为主动者,提升学生参与度。革命纪念馆的大思政课需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的优势,多组织实践活动,如学生讲思政课、情景演出、田野调查等,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堂内容,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是加强思政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学质量。革命纪念馆应该制定详细的师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等,不断更新讲师的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大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同时,革命纪念馆还应建立科学的思政课堂效果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定期评价和反馈。

六是建立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革命纪念馆应与当地政府、教育部门、文化部门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制定思政教育政策、规划和资源开发制度。这样可以确保革命纪念馆的大思政课内容与其他教育渠道相互补充,形成合力。可从稳抓大方向、汇聚大合力、构建大格局、办好大课堂等方面探寻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的方法路径,切实发挥好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的育人实效。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35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