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万佛堂、孔水洞考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周莎

万佛堂、孔水洞石刻及塔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万佛堂村,所属年代跨越隋唐至辽到元明多个时期,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文物保护范围以万佛堂居中,下为孔水洞,洞内有石雕,东北部有辽代的花塔,西南部有元代的龄公和尚塔。

image.png

image.png

万佛堂始建于唐,现存建筑为明代重建,为无梁殿,单檐歇山顶,覆以灰瓦,坐西朝东,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墙体为砖干摆,槛墙之上刷以红浆。正面居中开一券门,现有木门两扇,两侧槛墙上各开券式窗,每窗两扇,券脸石上均有雕刻。券门前有台阶二级,台阶两侧有垂带。券门顶部镶嵌横置石额,额四周边有纹饰,额内书“大历古迹万佛龙泉宝殿”10字。殿内三面墙壁均有石雕,雕刻《万佛说法图》。据《中国文物地图集·北京分册》(下)载:这些浮雕“由31块长方形汉白玉组成,浮雕佛像总数万余尊。其中有一块浮雕利用‘大历五年’旧石雕成”。整个殿建在砖石垒砌起来的平台之上,殿前有约1米多宽的台面,下即为孔水洞洞口,殿后背靠山体,留有大约0.5米宽的夹道,山体有摩崖造像的痕迹,现仅存少量石刻,大多已无存。殿的右侧及后面现有排水沟,通往前平台的石质挑嘴排出,挑嘴仅存右面的一个,左面建起台阶,当为今建。殿的两侧原各有石碑一通,现存左面一通,右面仅存碑基。左面石碑碑首雕祥云图案,碑额上篆刻“重修万佛龙泉宝殿记”,碑文清晰可见。殿右方还有镶嵌于山体的石碑多座和雕于山体的文字,石碑现仅存一座,碑首有雕纹,碑文字迹亦可辨析;文字有一很大的“佛”字和一排较小的文字,内容为:“钦差总理为官监太监平乡张祯立”。除此之外,周围散乱有柱础等石料残件。

孔水洞建于隋朝,位于万佛堂下,为券形洞,洞口朝东,“原有石门”,现无存,外砌券脸石,内用砖砌成。最上正中一块券脸石上雕兽首,两侧隔一块各雕走龙图案。进洞口不远正面的石壁上雕有左右两龛,拱形,左龛较宽,右龛较高,龛内雕有佛造像,佛像下方约1米处的石壁上雕有经文。《文物地图集》载“1982年该洞一度干涸,出土动物化石、铁器及七条唐代金龙。”现孔水洞有水穿流,空气较好。

万佛寺东北部矗立着一座辽代花塔,砖结构,平面呈八角形,基座为须弥座,枋、枭和束腰皆有砖雕,图案多样,上枭还雕有仿木斗拱。塔身南面为券门,门扇已失,可通往塔的内部,其余三面均为假门,规制相同,其余四面雕窗,均为假窗。券门周边饰以多种佛像,各面各有特色。券门、假窗上部建檐一层,檐上覆灰瓦,檐下有飞椽和檐椽,涂以红漆,椽下雕有仿木斗拱。屋檐翼角部分还发现有木制昂头,是否真昂待考。上部塔身平面呈由下向上逐渐收缩的圆形,由一圈圈的小佛龛环绕而成,共有九层,第二层到第八层龛之间,雕有各种兽首。整座塔高大雄伟,规制特殊,实为罕见。

万佛堂的西南部还有一座建于元代的龄公和尚塔。此塔为东向,砖结构,平面呈八角形,为七层密檐式塔。塔基下部用砖砌成棱台状,当为修缮之结果。塔基为八角须弥座型,上枭饰以仿木斗拱,上枋之上砖雕莲花座。莲花座上即为塔身。塔身隔一而置假券门和假窗各四组,东侧券门顶部刻有“龄公和尚舍利塔”七个字。券门和窗上雕有垂花和角花饰样。再往即为七层密檐,灰瓦覆顶,檐下有飞椽和檐椽,椽下雕有仿木斗拱。顶部塔刹已失。 (作者单位:故宫博物院图书馆)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45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