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发展成就 引领展陈潮流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杨瑾

在博物馆屡创“热搜”新高的背景下,第二十一届(202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行业重视和社会关注。国家文物局2024年5月18日公布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博物馆总数为6833家,在2023年度推出4万多项展览。申报本年度“十大精品”推介活动的展览数量132项,创三年来新高,最后优选出37项进入终评。这37个展项涉及中央、省市县,具有地域上的广泛性和代表性,类型齐全,主题丰富,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大馆担当与小馆责任并举,展现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成就,体现了展览的发展潮流。笔者在参与终评会过程中对参评展览项目有以下体会。

回应时代需求。入围展览题目中出现的“中国”“历史文化”“文明”等高频词,从不同角度回应并呈现时代命题。“中国”包括考古中国、历史中国、简述中国、汉字中国等。“历史文化”包括海岱历史文化、浙江历史文化、鄂尔多斯历史文化、秦皇岛历史文化等。“文明”包括秦汉文明、山东古代文明、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等。此外还有文化艺术主题,如茶文化、黄河文化、石窟艺术、丝绸艺术等;历史主题,如“根在侨乡——江门华侨华人历史陈列”;革命纪念主题,如“山河安澜——淠史杭灌区主题展”,白公馆、渣滓洞革命先烈斗争事迹展等;重大工程建设主题,如三峡工程。这些展览反映了当代社会关注的重点、热点,体现出展览的时代性。

呈现创新理念。入围展览类型多样,涵盖当前博物馆所有展陈形式,反映出博物馆展陈发展的整体性、先进性、科学性。展览策划视野宏阔,选题丰富,涉及自然与人文诸多领域。在人文领域,展览汇聚成一种总体历史观念,大历史与小历史相当益彰,古代与近现代及当代连绵赓续,通史、断代史、专门史、地方史、艺术史多元展阈。大历史观念下较为清晰地展示了人类史、世界史、全球史(新全球史)时空性,诸种前沿历史观念亦能得到适应性呼应与通融。策展理念以前沿学术为统领,呈现出多维诠释展览的思想观念。一是鲜明的中国特性。无论是宏大叙事类展览的大(多)空间鸿篇巨制,还是专题诠释类展览的小空间,均能在人类史、文化史和文明史观的高站位上呈现中国性、自主性和自觉性。大型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指导下的文化史和文明史观。二是旺盛的创新力。展览在内容和形式生成过程中吸收了考古学、博物馆学、信息学、传播学等诸多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内化为符合当代社会需要的展览思想与表达语系,呈现出研究型展览的厚重力量,不断赋能并增容“1+N”策展模式,体现展览致力于教育与研究的重要作用。三是高强的数字展示力。展览数字素养涵化为更新迭代的数字化载具,实现了从数字应用到数字融合的重要转变。展览可熟练运用多种可视化呈现手法,在“透物见人见精神”的基础上重构与再塑“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场域与场域”等多维度的交互网络,体现博物馆展览服务于社会变革的责任和“以人为本”的可信、可亲、可敬与可爱的理念。

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入围展览立足诠释中华文明五大特性,以现代传播手段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以“艺术”“文明”为主题的出入境展充分体现出中国策展人的主体性和中华文明价值观念。展览国际传播能力明显提升,积极融入世界博物馆展览体系,极大地拓展了展览的时空界限,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立体、可爱、多面的中国形象。

总之,202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全景式呈现了我国博物馆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在展览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也反映了推介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及其对行业“提质增效”的促进作用。推介活动带来的先进性、科学性、变革性与引领性,将会不断激发全国博物馆的文化创新活力,在促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中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384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