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类纪念馆红色研学课程设计路径初探——以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为例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刘思宇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出台了《用好红色资源 培育时代新人 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一系列文件。这些政策措施的制定,为红色研学的推广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前提和实践基础,以研学旅行的形式挖掘红色资源、传播红色文化、讲述红色故事的红色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也逐渐成为近年来越来越火热的社会现象。而研学活动过程中课程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内容是否通俗易懂,形式是否生动有趣等因素,则直接影响了红色研学效果,要实现让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教科书、从鲜活的红色文化研学课堂中接受红色文化洗礼的目的,做好红色研学课程设计十分重要。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以下简称韶山馆)作为革命类纪念馆中的重要一员,地处一代领袖毛泽东的故乡,这里红色底蕴深厚,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而独特。作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018年以来,韶山馆相继开发了《“祠堂说理”情景演绎》《毛泽东诗歌诵唱大会》等精品研学课程,开发设计了多条主题鲜明的红色研学线路,累计接待30余万中小学生来韶开展研学活动,丰富而生动的课程设计和科学的研学线路规划获得了广大师生和社会一致好评。2019年,在2015-2019年度博物馆研学课程及线路推介活动中,韶山馆的研学线路“寻伟人足迹·立成才志向”荣获“最佳线路”,《祠堂说理·情景演绎》荣获“最佳课程”。2023年,在湖南省委的高位推动下,“我的韶山行”全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作为“我的韶山行”的授课主阵地,韶山馆在红色研学课程设计上倾注了大量心血,通过细化课程分类、优化课程内容、打造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形式等措施,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红色研学课程设计路径。

针对授课对象做好全面系统调研,细化课程分类

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接受能力和研学目标等特点,结合地域差异等因素,韶山馆在红色研学课程设计过程中,特别注重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全面了解掌握授课对象的特点,再针对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阶段的学生认知规律,确定课程主题、打造课程内容、创新授课形式,进行分众设计,形成了红色研学课程小学版、初中版和高中版,例如针对毛泽东诗词的课程就分为小学版、初中版和高中版,主题分别为“毛泽东诗歌诵唱大会”“毛泽东的诗和远方”“长征——让我们勇敢去面对”。同时,为了解不同地域学生的认知特点,韶山馆通过“研学送课下乡”“研学送课进校园”等实践活动,分析对比不同地域学生对研学课程的接受度、认可度,并广泛听取师生对课程的反馈,针对他们的反馈和建议,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调整和完善,确保课程的教育效果,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因人施讲。

紧扣时代需求深挖红色文物资源内涵,强调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韶山馆拥有丰富而独特的红色文物资源,馆藏有文物、文献资料6.3万余件,其中毛泽东同志珍贵生活遗物6400余件,辖区包含有两个展区,展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风范长存——毛主席遗物展”等精品陈列,以及毛泽东同志故居、南岸私塾等7个旧址,这些文物资源大多具有唯一性、独特性,是青少年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了解国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教材。近年来,韶山馆围绕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历程,通过以物证史、以物叙事的方式,深度挖掘革命文物、重要历史节点、重要事件等背后的感人事迹,充分展现毛泽东同志生平和思想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和时代价值,贯通历史与现实,充分结合新时代需求,将“红色种子”播撒在青少年心中的同时,更加注重引导他们自觉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例如研学课程《补丁睡衣的本色》,从韶山馆的展陈文物毛泽东同志的补丁睡衣出发,讲述毛泽东的节俭事迹,让学生真切感受一代伟人的勤俭风范,帮助学生理解艰苦奋斗精神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从而引导青少年在生活中戒奢侈浪费,不虚荣攀比,号召青少年继承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赓续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这种通过联系现实讲授历史故事的方式,能更好地让青少年得到启发,汲取奋进力量。

注重展教结合和互动交流,提升课程吸引力

在课程的授课形式上,韶山馆特别注重展教结合与交流互动,在设计研学课程时,充分利用毛泽东同志故居、南岸私塾等旧址以及展览、馆藏等,作为研学课程的“生动课本”,做好“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通过极具代表性和强烈感召力的物品,结合多媒体展示、情景演绎、交流互动等授课形式,让学生在实景感受中得到红色文化洗礼,激发思想共鸣。例如在情景演绎环节,老师带领学生置身于旧址中,让学生分组演绎在旧址中发生的历史故事,老师根据演绎情况评选出最佳表演奖,并给予适当奖励,这个环节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在情景演绎过程中,学生们也能对红色文化、历史知识有更直观的了解和深入的体会,可实现一举多得。

强调整体性课程设计方式,科学打造课程体系

红色研学旅行一般时间不长,行程紧凑,要想实现研学旅行的目标和教育效果,系统的课程设计十分关键,韶山馆注重馆校联合,强化行前行中行后的教学规划。针对行前教育,韶山馆开发了“数字展馆”和视频教学课程,由老师组织学生在红色研学出发前进行观看,让学生了解毛泽东同志的生平事迹及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熟悉了解红色韶山的自然地理、风土人情,提前做足功课和知识储备。针对该活动,韶山馆首先规划研学线路,设定教学目标后再进行课程设计。例如为了引导青年学生认真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民族复兴积蓄力量,设置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长征精神与民族复兴——汲取精神伟力 争当有为青年》《为人民服务——汇聚实现民族复兴的力量》等课程,从鼓励学生认真读书到激励学生自觉树立起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目标,课程内容层层递进,润物无声,触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针对活动后的总结反馈,韶山馆制定了研学活动总结回访制度,由老师组织学生撰写一篇研学日记、选定一个座右铭、畅谈一次人生理想、设计一份生涯规划等拓展延伸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提炼研学感悟,巩固研学效果。同时,韶山馆通过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等方式,了解掌握师生对研学课程的意见建议,以便及时进行课程设计的修改完善。这种整体性的课程设计,让整个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充分整合资源壮大研究力量,确保课程内容准确性

韶山馆自2021年以来,联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成功举办了四季“韶山下的思政课”研学实践活动,活动邀请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博士研究生来韶山实地研学,博士研究生们与韶山馆研究人员共同设计打造了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60堂思政金课,10堂研学金课,这些金课通过进一步的精心打磨,目前已有32堂课程实际运用到了“我的韶山行”湖南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中,有效实现了文物资源单位与权威科研机构、教育单位之间的多主体合作,充分整合了研究资源,产出了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同时,韶山馆还携手湘潭大学共同申报并成功入选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2024年,研究中心围绕革命文物的保护、展示、管理、利用,设置了“革命文物与红色基因传承研究”“韶山革命精神研究”等13个研究课题,并公开发布了课题征集公告。研究中心还组织开展了红色研学课件打造及研学授课比赛,旨在协同多方力量深入挖掘韶山红色文化资源内涵,提升红色研学课程质量,不断丰富、完善红色研学课程体系。

随着红色研学热度的持续攀升,已然成为国民教育体系中新的生长点,也成为实现全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对革命类纪念馆而言则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面对机遇挑战,韶山馆将进一步发挥“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教育职能,牢牢抓住红色研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整合各方资源,深入挖掘革命文物内涵,紧扣青少年需求和新时代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研学课程设计,努力为革命类纪念馆红色研学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337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