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 科学传承 历史文化名村重焕生机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李娴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散布着许多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村落,它们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见证。它们承载着世代相传的民间传统和地域特色,是研究中国历史、建筑和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料库。河北省井陉县于家村,就是这一历史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井陉,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西部的晋冀交界处,素有“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美誉。2005年,井陉县入选中国首批“千年古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100余处;有中国传统村落48个,是首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区”;有5个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其中于家村在2007年获批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是县内首个得此称号的村落。早在2001年,该村就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于家村建筑群以石头建筑为主,因而也被称为“于家石头村”,以其独特的明清建筑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更多的人关注和探访。

image.png

古陉于家,石头王国

于家村,深藏太行山麓,历经几百年风雨仍维持原貌,彰显着古朴村落的完整性。这里的石楼石巷承载着明清的沧桑岁月,独特的石头文化华北罕见,令人瞩目。于家村与明代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谦有着深厚的渊源。据载,于家村为于谦直系后裔的居住地,于谦长孙于有道及其三弟于南道为避难,于明朝成化年间携全家藏匿于此,并在此繁衍生息。现全村95%以上为于氏族人,传承自于谦的淳朴民风和英雄气概,是于家村文化的灵魂所在。此外,晋剧、拉花等传统艺术以及抿须儿等美味小吃,共同构成了于家村独特的地域乡土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领略这份古韵与风味,体验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魅力。

于家村作为一座年代久远的古村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是古建筑研究的重要标本。这里的建筑群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和匠心,它们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成为连接历史时空的桥梁。

于家村的东大门——清凉阁,展现了卓越的艺术魅力,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这座古建筑设计精巧,结构严谨,每一处细节都体现了工匠们的精湛技艺。清凉阁由三层组成,因为其石墙石壁、石梁石柱、石阶石栏、石门石窗、石鼎石案、石榻石龛、石磬石匾,均为石头搭建,所以又称石头阁。石头阁顶层为砖木结构,上挂扇形鎏金匾,上书“清凉阁”三个大字,南侧嵌有石雕龙头。清凉阁的装饰艺术也极为丰富,彩绘、木雕等技法的运用,使得整座建筑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极具艺术之美。无论是雕刻精美的檐角,还是富有韵律的斗拱,都展现出古人对于建筑艺术的极致追求。“一块石头一根柱,一块石头一匹梁,一块石头一房顶,一块石头一堵墙”是当地百姓对它的形容,极具观赏和文物价值。

image.png

修旧如旧,生态保护

20世纪90年代开始,于家村积极对本村进行深入研究与细致规划。在专家的指导下,广大人民群众对全村上百处古民居进行了认真挖掘、搜集和整理,以做到心中有数,让保护工作有的放矢,确保其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双向努力之下,于家村才得以更好展现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一是加强整体风貌的维护。在于家村的规划中,首要任务是确保整体风貌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相融,使村落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同时,村庄在重建和新建建筑时,注重与原有古村落风格保持一致,延续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保护“石头王国”的独特风貌。此外,于家村还着重抓好不协调建筑的整治工作,对于新式建筑和残破老建筑进行更新改造,确保新建建筑的屋顶和外立面符合传统式样,内部则采用现代化装修以适应现代生活需求。通过这些举措,于家村在保护历史风貌的同时,也诠释了其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和谐共融的独到理解。

二是强调重点传统建筑的提升。在保护古村落的过程中,于家村特别重视古祠堂、古庙宇、古戏楼等公共传统建筑的维护与修缮,这些建筑不仅是丰富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村落精神文化的象征。同时,月门院、双门院、葡萄院等重点民居和院落也被纳入保护和修缮的范围内,以保留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三是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六街七巷十八胡同的传统格局。首先关注交通路网的建设,外围修建了宽敞的交通道路,内部则恢复了传统的石头路面,保持了古村落的历史风貌。在电力通信方面,进行了线路的调整和升级,确保村落内的通讯畅通无阻。在上下水改造上,于家村结合自身古井众多的特点,利用雨水收集系统推进改造工作,既保护了古井,又实现了自然排水和生活污水的净化。此外,村中还特别打造出拥有六个戏台的休闲广场,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使村落在传统韵味中迸发现代活力。

在古村落维修中,于家村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优先使用旧材料,辅以与之风格协调的新材料,确保修葺后的建筑保持原汁原味。沿街建筑得到整饬和更新,既满足了现代生活的需求,又保留了古韵。村落中的建筑屋顶并非完全统一,而是兼具平顶与坡顶,更好地保留和传承了于家村独特的建筑文化,同时,新建石房沿街布局,形成连续的界面。此外,于家村鼓励居民开设院门,让门窗面向街道,院墙和院门均采用传统小青瓦坡顶样式。这些措施保留了古村落的风貌,同时提升了居住环境和游客体验。

科学传承,合理利用

在乡村振兴路上,于家村焕发独特魅力。村民共绘发展蓝图,在修缮老屋之余,也新建了博物馆与茶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招贤纳士,引入资源,共促繁荣,如今,于家村成为旅游胜地,生机勃勃。它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为核心,让古村落重焕生机。精心规划与多元发展使村民生活质量大大提升,游客慕名而来,于家村逐渐蜕变为集历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魅力乡村。

一是唤醒空屋。于家村积极唤醒空置老屋,历经沧桑的老屋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焕发新生。被唤醒的老屋古朴而宜居,既保留了传统建筑风格,又融入了现代生活元素。如今,修缮后的老屋不仅是村民的家园,也是游子一腔乡愁的栖息地,更是传统文化的展示空间。此举不仅提升了村民生活质量,更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为于家村的振兴注入新动力。村民们始终怀有对历史文化的尊重,积极参与保护和利用老屋的工作,让古朴的于家村重焕新生。

二是注入灵魂。于家村精心规划,为村庄注入灵魂。博物馆保存并展示了于家村的历史文化与传统艺术,让游客得以深入体验这片土地的魅力。茶舍成为休闲交流之地,村民和游客在茶香中畅谈古今。特色民宿则为游客亲身感受当地生活提供了场地,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回了古老村落。这些举措让于家村焕发新活力,成为一个充满灵魂和生机的旅游目的地。

三是招贤纳士。为了推动村庄的持续发展,于家村积极引入各类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为村庄带来了资金、技术和市场资源。同时,于家村也广泛吸引有才华、有抱负的人才加入。如今,于家村已成为众多企业和人才争相汇聚的热土,各方一道推动着村庄的繁荣与进步。

四是恢复生机。于家村依托其独特的古村落格局,规划了以清凉阁、真武庙、于氏宗祠、石头博物馆、特色步行街和观音阁等特色建筑为节点的游览线路。主要游览线路总长1060米,在此基础上开辟了深入典型院落的1580米的次要游线,让游客得以全面体验古村落的风貌,感受自然与人工建筑的和谐融合。此外,于家村还开辟了山体景观游览线路,让游客登高望远,俯瞰村落全貌。

因村庄紧邻风景秀丽的“天路”,于家村利用这一地理优势,发展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博物馆、茶舍、民宿等,吸引了大量游客,为村民创造了大批就业岗位。如今,于家村已是太行天路沿线的亮点,成为诸多影视拍摄的取景地和学生写生地。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井陉县于家村在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中秉承着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将保护与利用有机结合,让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在这座传统村落中焕发勃勃生机。

(作者单位: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64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