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匠心 重现华光——三峡出土文物保护利用展”策划实践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赵雄伟 廖汝雪

2024年4月,在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物局)的统筹指导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策划“妙手匠心 重现华光——三峡出土文物保护利用展”。展览以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市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和支持下,积极推进《重庆三峡库区出土文物修复三年行动计划》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重点,汇集展示重庆三峡地区12家文博机构最新修复的三峡出土文物895件/套,是重庆近年展览中文物总数量、珍贵文物数量最多的一次。展览结合文物保护领域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技术,向观众科普文物修复和预防性保护手段,阐释三峡文化重要价值、文物保护利用理念,用展览的形式向公众递交一份三峡文物保护利用的“重庆答卷”。

策划难点:内容VS展品、科普VS专业、静态VS动态  从展览内容来说,文物保护修复是本次展览最为重要的展示内容,如何将一项专业性较强的业务工作深入浅出地向观众科普,保证专业性的同时提高可看性,丰富展示内容?从展品选择来说,由于展览是一次文物保护修复的成果汇报,展品范围在内容设计前即已确定,这些文物的时代范围从旧石器时代延续到明清时期,文物数量大,质地、类型繁多,用何种叙事方式在有限的空间中疏密有度地置入?如何解决部分类型的文物同质性较高的问题?此外,作为成果的展品大多是保护修复后的完成态,如何利用静态的展品更好地展示动态的修复过程?针对以上难点,策划团队在内容与形式设计上激烈讨论,并最终确定了设计思路。

内容设计:从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到活化利用全过程贯穿  为了让观众从考古第一现场的发掘发现,到文物修复、预防性保护,再到对文物的活化利用有全过程了解,展览内容设计为“三峡文物大考古”“能工巧匠修文物”“有效利用活起来”三个单元。

image.png

第一单元“三峡文物大考古”以三峡工程建设期间,全国百余家科研院所、高校对库区开展的“三峡考古大会战”为主题,以著名考古学家俞伟超提出的三峡文物十大价值为依据,结合获得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重要遗址,选取经修复最能代表三峡各个时期文化特色的200余件展品,以时代顺序进行展示。观众不仅可以一览不同时期珍贵文物组合带来的视觉盛宴,而且能对三峡考古的背景及各阶段的历史文化特色获得基本认识。

第二单元“能工巧匠修文物”以三峡考古大会战后,针对大量出土文物开展的修复工作为主题,通过科普文物全生命周期保护流程、介绍文物保护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将600余件展品按质地或器型进行分类,除了常见的出土文物材质,本次还特别展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特色研究方向——旧石器时代考古中出土的动物化石修复成果,展示了不同质地文物各有侧重的保护修复过程,以及采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对文物开展的预防性保护实践。

第三单元“有效利用活起来”以三峡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为主题,介绍了重庆市在做好文物保护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社会、文化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各种实践。第三单元是文物研究、文物数字化、社教研学和文创产品等三峡文物活化利用方面成果的索引,观众可以在该单元自由获取延展信息及各种数字化互动体验,并将文创产品带回家。

形式设计:嵌入保护利用元素、密集陈列与流畅动线、多层级输出复杂信息  本次展览空间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一楼临展厅,展厅面积约1000平方米,由于设计和施工时间较短,基本保留了展厅原有大面积沿墙通柜的布置,结合三个单元内容,对局部进行分隔与微调,并优化原有观众动线,使其流畅不交叉。

在色彩设计上,由于展品数量较多,类型丰富,文字风格偏科学朴实,整个空间采用了较为沉着的灰色调,突出文物主体。在墙面氛围设计中,充分嵌入已有的保护利用成果元素,如艺术化后的考古发掘历史照片、文物线图、文物数字拓片等。文物的陈列形式,除了部分珍贵文物以独立柜重点展示外,通柜内多采用密集陈列,另选择部分特色展品在通柜内用定制展具挑空展示,数量约占展品总数的20%,以此调动视觉变化,尽可能达到疏密有致的展示效果。

同样由于展品数量较多,又主要集中在前两个单元,加之展览动线的单一性,在重点展品的节点上可能形成观众拥堵,因此我们通过空间规划,在文物最为密集的第二单元中,特别置入金属、陶瓷两个模拟修复室,以及动画剧场、文献阅读室、文创商店等空间,一方面增加展示内容与层次,另一方面可以对重点展品区域周边进行分流。根据展期中的监测,虽然客流持续较大,但并未出现局部严重拥堵的情况。

展览的科普性决定了展览内容中有大量的图版和文字信息,容易引起观众的阅读疲劳。为了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内容输出,我们将大量文字信息拆分为不同层级,分散到展墙、柜内展板、说明牌以及多媒体中,信息对展览内容理解的重要层级也据此分布;此外,对于可以用实物或图片展示的,如通过修复后实物与修复前图片对比展示、不同修复阶段的实物展示等,尽可能简化对应的文字描述。

多媒体展项:文物研究支撑、多年龄段覆盖、多种类型展示  多媒体作为一种更加直观有效的信息化手段,在本次展览中也作了针对性策划。所有多媒体展项内容均以三峡文物保护的研究工作成果为基础,尽可能避免了技术手段和传播内容各说各话的问题。如以24件重要三峡出土文物高清三维数据模型为主的交互展示大屏,观众可以查看文物详细信息、3D数据等,自由欣赏把玩文物模型,通过交互性提高观众的参与感。又如穿插在展厅中的36件精品文物集成信息,包括数字模型、线图、拓印、剪辑视频等,增加了展览形式的科技感、提升了展览语言的多样性。此外,我们特别注意在多媒体展项中覆盖多个年龄段的观展需求,如剧场播放的《文物魔法师》系列动画,将文物保护修复与IP卡通融合,每一集围绕文物修复独立故事情节,用轻松生动的动画形式为低年龄段观众提供更富趣味的展览内容。

通过以上策划实践,展览成功搭建落地,为了更好地服务观众,展览还配套开展各类研学、手工等主题活动共计153场,各类活动接待观众6879人次,其中未成年观众4648人次。以展览为平台,以配套活动为补充,让观众在了解三峡文物保护利用情况的同时,即时共享保护利用成果。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44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