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视野下博物馆老龄群体文化体验活动的实施与研究——以山西博物院“博物馆里的老年大学”为例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刘超

博物馆汇集了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宝贵财富,在文化传播、文明传承、民智启发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构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口数量和比例逐年增长,关注老龄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任务。老年群体对博物馆的展览、活动及服务需求和层次与其他群体并不相同,随着其对博物馆参与度和认同感的增强,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关注并满足老年群体的参观需求,为适老化服务提供有益参考。

博物馆开发老龄群体教育活动的重要性

据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15.4%,??较2013年的14.9%逐年递增。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在博物馆观众中的占比逐年上升。山西博物院公众部对老年群体观众进行了调研,发现老年观众对博物馆的需求和博物馆可以提供给老年观众的服务项目并不平衡。对博物馆观众群体进行精细化分类、加强对特定观众群体的服务能力是新时代博物馆的应有之义。

发挥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有责任为不同年龄群体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开展老龄群体文化体验活动,是博物馆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和普惠性。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老年人作为需要特殊关心及尊重的群体,提升博物馆设施设备适老化能力,帮助“银发族”过上老有所学、老有所得、老有所乐的“乐龄”生活,建立老龄群体与博物馆的亲密关系。通过文化体验活动,老龄群体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感受时代变迁,实现情感共振,增强其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博物馆开展老龄群体文化体验活动的实施研究策略

教育活动分众化研究  在当今的教育活动研发中,分众化已成为业界共识。博物馆通常将参观人群细分为未成年人、成年人、老年人及特殊群体等,并针对不同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然而,目前博物馆对老龄群体的研究占比极少,有关老年群体的教育活动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凸显了博物馆在教育活动分众化方面的不足,尤其是对老年群体的忽视。老年群体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有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需求。但在现有的教育活动体系中,他们往往被边缘化,缺乏专门的教育内容和服务。这种情况不仅限制了老年群体的学习机会,也影响了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全面发挥。因此,博物馆应加强对老年群体的关注,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对象类型列出,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活动。

山西博物院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全省博物馆的龙头,从2007年开始面向公众推出博物馆教育活动。经过十几年的实施和探索,针对不同群体,实施不同的教育活动,制定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分级化教育项目菜单。在适老化服务方面,积极开拓建设适老文化项目,把目光定位在老年人群体的知识拓展方面,以讲授和操作两种方式进行历史文化科普,通过文物保护、修复、鉴赏、交流等多种形式,让更多老年观众参与到博物馆活动当中,丰富老年人的生活,打造服务于老年群体的终身学习平台,更好地发挥尊老爱老传统美德。

实施过程中的教育活动策划  山西博物院“博物馆里的老年大学”,邀请老年群体走进博物馆,感受历史的馈赠及博物馆的温度,提升博物馆在老年群体中的关注度和满意度,在扩大博物馆文化服务覆盖面的同时,成为老人们文化生活的新选择。在活动设计方面,高度关注不同人群对博物馆的需求差异,依据年龄特点精心设计与之配套的课程及体验活动。在项目结构上,使其形成系列化,全力将其打造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活动。在宣传推广方面,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多平台进行宣传,以增加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在活动形式上,充分彰显博物馆的特色与资源优势,大力提升参与者的自主性、互动性,切实增强活动的趣味性,为参与者创造愉快且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社教体验。

以问卷和调查作“想”的来源。通过问卷与访谈的方式,探究老年人喜欢参与博物馆活动的方式,形成老年观众的调查分析报告。以此为蓝本,选取针对性强、质量高的文化活动主题进行策划制作。

以馆藏精品文物和临时展览作“物”的支撑。选取馆藏文物作为教育参照物,并结合临时展览相关元素,充分利用资源设计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老龄群体的需求。

以策划者和教育员作“人”的协调。每期活动的策划者和教育员结合自己设计的活动,做好相关知识储备和整理,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老龄群体的特殊性,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重点关注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及老龄群体的接受能力,以确保活动效果。

以敬老手册和手工活动作“事”的辅助。针对老龄群体对手机等电子产品使用不熟练等特点,制作纸质版大字号敬老手册,方便老龄群体及时了解有关教育活动信息。贴近活动主题确定手工活动的制作,增强老龄群体对活动的参与感,拉近老龄群体和文物之间的距离,使教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配套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发

山西博物院“博物馆里的老年大学”自创办以来,现已举办三届。活动启动前以问卷、访谈为先导,对乐于参与活动的老年群体展开调研。根据调查分析,借助博物馆资源,定制贴近老年生活的特色参观活动。三年来以主题活动为设计,围绕基本陈列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以点带面,结合时令、节气、重要节日等精心策划,实现多角度多专题的应用。

以物讲史,互动讨论  选取馆藏与敬老爱老文化相关的各类文物为切入点,结合老年群体比较关注的话题,以座谈会的形式开展讨论,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

展览参观,艺术创作  以参观赏析+创作体验为模式,深挖文物背后所蕴藏的传统技艺与文化,开发适合老年群体的动手体验活动,将文物、历史文化与艺术创作有机结合,这也是博物馆走入公众生活的一种有效实践。

持续深入,开放共享  持续开展“博物馆+社区”相关系列活动,把博物馆的文化资源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地送到街道社区、老年大学等,打通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三年来,山西博物院“博物馆里的老年大学活动”走进社区、太原市老年大学等,开展活动近30场,参与人数达2000余人次,受到老年观众的广泛好评和赞誉。通过文物保护、鉴赏、修复等多种形式展示,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和精细化的分众服务,让老年群体近距离接触博物馆,参与到博物馆的活动中来,打造服务于老年群体的终身学习平台,提升满意度和获得感,让博物馆在老年群体美好生活中提供更多助力。

当前,博物馆教育的形式不再是教化式的单向传播,而是互动式、沉浸式,更加注重观众体验。根据教育对象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讲座、动手体验等教育活动成为博物馆人文关怀的实施点。在策划教育项目时,结合老龄群体兴趣点研发教育活动,开展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如剪纸、陶艺、养生讲座等,让老龄群体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活动中,亦可通过设置相关问题,激发参与者进入博物馆寻找答案,增强观众的互动体验感。通过科学的实施策略和深入的研究,可以为老龄群体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将关爱服务融入日常,有效建设老年友好环境等。

在山西博物院“博物馆里的老年大学”教育活动的实施中,针对不同项目采用了全程定期活动评估,通过数据的有效分析,建立健全了反馈机制,及时收集老龄群体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活动内容和服务质量,力求在后续工作中精准对接老龄群体多元文化需求,从细节处入手,从文化服务入手,找到与社会机构的结合点,达到优质资源整合,让更多老龄群体分享博物馆发展成果。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473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