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马记》碑记及王祯其人初考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李艳萍

在江西省吉水县博物馆碑刻珍拓一楼展厅,有一张明嘉靖八年状元罗洪先撰文的《战马记》碑刻拓片,碑刻原文现存本县水田乡富口村王氏宗祠内,为更好地了解碑刻相关内容,笔者结合碑刻、拓片、族谱等相关资料,撰写一小文,恳请同仁学界专家斧正。

碑刻基本信息

该碑刻现保存在吉水县水田乡富口村王氏宗祠内,明代,青石质地,碑首为弧形,碑身为长方形,通高180厘米,通宽100厘米,厚7.5厘米。碑首为双凤朝阳,周边卷草绶带纹纹饰,碑额为篆书,正文为正楷书体,碑刻全文共有22行,852字,为罗洪先撰文,现保存基本完好。

image.png

image.png

《战马记》史事概述

此碑文主要记载的是王祯忠义爱民以及他所乘坐的战马对主人忠义的故事。王祯是济阳公王省的孙子,他的祖父济阳公死于靖难,王祯本人也在剿匪中战死,太守将王祯忠义之事上报天子,天子悯怀王祯的忠义之节,赠奉议大夫夔州府同知,封授其儿子王广为荆州府监利县丞。吉水称得上忠义的人家,没有比得上王家的。至于他家战马的故事,就足以为后人所传颂。主要内容如下:

朝廷赐王祯任夔州府(四川地区东北部)通判,负责当地的司法、农业、民政等事务。他到任才5个月,荆襄之地以石和尚为首的流匪抢劫掠夺,烧毁了巫山县衙。这时,来自苏州负责当地防卫事务的王兰接到抓捕流匪的文书,但他性情软弱胆小,而且阴险奸猾,因此借口有病不愿派兵力去抓捕流匪。王祯知道后十分愤怒,当面指责他拿着朝廷的俸禄却不干事,把黎民百姓置于水火之中不管。于是他带领手下的民兵不分昼夜赶往匪患之地。但是巫山已被流匪扫荡完了,正在山中集合。于是王祯带领人员进行搜索追击,杀了渠杰等流匪三十三人,其余流匪逃走了。于是他便进入县城,安抚伤残百姓,招集溃散的人员。但三天后,流贼又抢劫掠夺了县境内的大昌,于是王祯再次催促王兰出兵消除匪患,王兰还是不愿组织。而瞿塘卫(当地驻军)指挥曹能和柴成二人,与王兰勾结,多次诡辩庇护王兰,且故意刺激王祯,“你如果真愿为国家效力,是否愿再次出征?”王祯当时就答应了。于是曹能和柴成二人故作大义酌酒出征,并且作为副手随军前往,实际上是为王兰脱身做的诡计。王祯当天就带领民兵,携带曹能和柴成二人出征大昌,准备与盗贼隔水开战。不一会,王祯率领的民兵就全部过河与流匪展开战斗,曹能和柴成二人看到这种情景,却没有过河助战而是立马逃跑了。于是王祯陷入流匪的包围圈之中,交战从当天夜里三点至第二天下午三点,王祯和他的人员都非常疲惫,且他和战马陷入泥泽当中,无法冲出流匪的包围圈。流匪想说服王祯归降,王祯奋勇怒斥流匪,流匪被激怒,用刀割破了王祯的喉咙,砍下他的右臂,并扔在泥泽中,战马趁机逃离。是年为成化丙戌(1466年)五月九日。

王祯出征大昌时,途中曾在一个木材商人家里住宿过,商人老家是新干的,对王祯抓捕流匪的事,早就有所耳闻。知道王祯难以消灭流匪,但没有多言。这天将要日落时,从山中传来动物啸叫声。商人惊奇:“是王祯吗?是再叫三声。”果然再传出三次声音。商人知道王祯出事了,于是与家人偷偷背着竹席去寻找王祯,在一片乱尸中看见了穿着白色衣服,只有半只胳膊的王祯。商人赶紧把他放到竹席上,不让他沉进沼泽地。王祯的家离他战死的地方有三百多里路,战马奔跑回到家后,见家门关着,就拼命嘶叫猛踢门闩,就像冤民告急状一样。王家守门人迅速牵马进屋,发现马身上流淌着很多鲜血,连鬃毛都染成了红色,看到战马这个样子,大家都很惊讶,知道王祯一定是战死了,但流匪还没有得到清剿。王祯死后二十五天,他的儿子王广跟着商人去收殓尸体。王祯的脸就像生前脸部一样,没有因为天气酷暑而腐烂。但是因没有多少钱财,没有能力把尸体运回老家安葬。就想把身边的行李和那匹马变卖作为盘缠。王兰看中这匹战马,但不愿出高价,于是通过手段得到了这匹战马。收殓王祯尸体第二十五天的半夜时分,那匹马的哀鸣声非常奇特,王兰叫看马者给马加蓍草饲料,但马还是一直哀鸣不止,王兰怀疑看马的人没有给马加草,于是就亲自到马厩里去查看。马看到王兰后快速跑到他的面前,一下咬住了他的脖子不松口,王兰挣脱了很久才挣脱。接着,马又用头部奋力撞击王兰的胸膛,把他扑倒在地,王兰当即不省人事。到了第二天,吐了很多鲜血后死了。这时,流匪贼乱也已平息了,朝廷判定功劳罪过,曹能和柴成二人被诛杀。

从前传说关于义马的事有很多,都说处于危难时刻会相互救助,如果仇怨可以轻易分辨,在他人看不见的细节(背后),要咬牙切齿割碎皮肤这般,活着的人尚且难以做到,难道因为你的忠义之气可以通天地鬼神,让鬼神帮你做到吗?他欺负别人看不到里面的机会(商机),从中获取利益,把所有的便宜都占尽了,这是因为他的心思足够深沉隐秘,但他同样逃不过天理报应。所以世人都说最灵验的莫过于人转世投胎当畜牲,最令人生厌的不过是给他人当犬马的。街上套着价格不同的辔头的马各不相同,是由它们所接受的鞭策(训练)决定的。国家有穿着各种价格的服装的人,甚至有衣不蔽体的。至于那些极端的,不受控制的人,往往都是思维独特,不走寻常路的人,性格反复无常,是不能够按常理论断的。至于大多数人是因为有法律约束而极少犯错。唉!难道可以不敬畏不警示吗?

通过笔者查阅王氏族谱得知,王祯忠义凛烈之事先前记载得不是很翔实,王祯的孙辈王銮曾经悲痛地说过王祯忠义凛烈之事,罗洪先带着疑问询问过该事,后十余年才得到证实,并为之作了记文,而王銮已经去世多年了,受王銮儿子王植所托,简单给王祯公补叙了其忠义状志篇,并以《战马记》记文告知后人。

王祯及其祖父生平

据族谱记载:王祯为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三十六世后代从临沂迁徙至江西吉水富溪,从吉水富溪开基祖到王桢时为第十一世。为其父续配夫人所生。

王祯的祖父为忠节堂支祖,族中排行第三,讳省,字子职,号济阳先生。跟随元代进士欧阳衡学青经,明洪武五年(1372年)在江西乡试上中举,第二年免会试乞归养亲。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因为廉政,担任浮梁县学教谕,又因遭逢父母丧事改睢宁、济阳二地县学教谕。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靖难兵临,其召集诸学生于明伦堂,说到“此堂名为明伦,今日之伦何在耶?”诸生不予响应,遂撞堂前的柏树而亡,隆庆年间,追谥贞烈。翰林学士解缙少保金文靖表铭其墓有:敕命忠节,争光,并国名传,记元至元四年戊寅九月一日生,明洪武庚辰年六月二十四日殁。

王祯,永乐乙酉年(1406年)生,行七,讳祯,字维祯,号夔斋先生。年幼时,每天读书达旦,寒暑不辍,期待不愧于家学,像其祖父济阳公一样,可谓能世其家者。父母病,公毁形改容,究心本草诸书,药必先尝,尤自斟酌,病亟,公虔告愿以身代寻,果愈,皆大孝,所感至。与人谦谨,接物和平又无论矣。明景泰元年(1450年)以书经应选,第二年入国子监,成化元年(1465年)任四川夔州府通判,成化丙戌年(1466年)抓捕流匪而死。太守将他的事迹奏闻天子,天子悯怀其忠节,赠奉议大夫夔州府同知,并官封其子王广为荆州府监利县丞。谕曰:人臣之事,其君岂愿,为忠臣哉,当无何之时,大丈夫能甘心同庸,众乎?此其仗节死义之操,临难奋发,志气益雄,夫忠义慷慨之事,君有不能得之于臣,而臣亦有不能自得者,如张巡许远,公其无愧欤!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此话可以说是对王祯的忠义报国情怀最好的诠释,王祯和其祖父的忠义值得后人敬仰与传颂。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支撑和动力,是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族灵魂。而今在新时代文明下,我们更应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把传统文化融入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让“爱国精神”“献身精神”永远发扬光大。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2.064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