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探析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谢称英

革命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江西于都这片承载着厚重革命历史的土地,凭借其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在新时代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守正创新之路。本文简要分析于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经验和启示。

于都作为二万五千里长征集结出发地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起源地,红色底蕴深厚。拥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04处,可移动革命文物1079件(套),口述历史资料75万余字。这些革命文物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于都大地上,诉说着往昔峥嵘岁月。近年来,于都县以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创建为契机,积极作为,成果斐然。长征文化品牌愈发响亮,红色研学培训和红色旅游蓬勃发展,先后荣获江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等称号,其红色旅游经验更是入选全国典型案例,每年吸引游客超千万人次。

于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经验启示主要有:

创新体制机制是保障。提升文物管理机构级别,博物馆升格为副处级单位,新增编制,成立红色资源保护中心,充实多单位人员力量,将基层文物保护员纳入公益性岗位,构建起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大格局。同时,整合各方资源,合力打造众多红色项目,如18个红色名村、30个红培教学点等。并积极筹措资金,用于72处革命旧址的修缮与利用,为革命文物保护筑牢了坚实基础。

科技赋能是关键。新建成的智慧于都指挥中心设立于都红色资源保护板块,实现数据化管理。革命文物信息平台共享、实时监控等功能一应俱全。建设的于都革命文物APP,更是全域展现革命文物,具备安全巡查、动态检索等多种实用功能,为革命文物保护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品牌塑造与文化传播是核心。于都结合当地革命历史文化特色,打造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抓手,坚持项目建设,完成多个纪念园、遗址遗迹项目修缮,建成一批标志性项目,大型红色文旅史诗《长征第一渡》成为新名片。突出长征主题,持续开展重走长征路、横渡于都河、长征纪念月、新长征杯全国体育赛事等品牌活动,游客量不断增大,长征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深挖草鞋、马灯、红色家书等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开发了“雩嘟嘟”“新长征”“初心志”等系列深受游客喜爱的红色文创产品。

公众参与是动力。近年来,于都县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先后组建了长征源合唱团、宣讲团、演艺团、小红星讲解团等民间团队,采取说、唱、演、讲等形式,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长征源合唱团坚持十多年公益演出《长征组歌》,先后获“百鸣杯”“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长征源宣讲团赴乡村、社区、学校开展公益宣讲活动,获“全国基层宣讲先进集体”、江西省“三八红旗集体”称号。小红星讲解员完成公益讲解3000多场次,受到广大游客一致好评,成为纪念馆一张亮丽名片。

于都县通过强化保护基础、提升保护水平、凸显传承成效和塑造长征文化品牌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事业的全面发展。然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任重道远。

未来,将进一步挖掘革命文物的内涵与价值,让更多人了解其背后的故事。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保护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加强与各方合作,拓展红色文化传播渠道,吸引更多力量参与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事业中来。同时,不断丰富红色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游客体验,让于都的革命文物在新时代持续绽放光芒,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作出更大贡献。(作者单位: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历史博物馆)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809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