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是集中展示商文明的主题文化空间,承载着3600年的悠久历史。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充分发挥自身的文物资源和陈展优势,融合早商文化、城隍庙民俗文化、文庙儒学文化,进一步创新形式、丰富内涵,提升博物馆研学品质,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鲜活、具有开放性的研学课程和活动,在研学方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研学内容和品牌。
整合多种文化资源,开展跨学科研学
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以下简称“博物院”)在研学课程开发中,注重跨学科融合,强调学科间联系,追求知识、理论与方法的整合创新。课程产品丰富,覆盖多学科内容。在丰富研学供给的过程中,强化各领域与学科之间的联系,有序淡化边界,以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项目需求。
目前开发的研学课程有《商代陶器》《郑州古八景》《商代祭祀与占卜》《唐宋时期的名楼》《青铜器与甲骨文》《文化之韵 中华瓷器》《斗茶》《占卜流程》《了不起的商代城墙》《博物馆里的“豆”》《郑州商城历史文化探源》等。这些研学课程以早商文明为切入点,通古达今,以点带面,介绍历史、地理、文学、美术、化学、物理等相关知识,讲述郑州历史沿革与名人典故,让研学者领悟郑州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根脉。依托丰富的品牌文化活动,整合商文化、民俗文化、古建筑文化、儒学文化等资源,以博物院为核心平台,精心策划“博物院+”研学路径,逐步拓展并深化城墙(遗址公园)、文庙、城隍庙等相关课程与活动,如《古建筑里的瓦当》《印象孔子》等,构建完善的研学服务体系,将丰富的历史知识巧妙串联,形成与研学对象有机互动的整体。
研学方式多样化,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
博物院工作人员设计系列特色研学项目,授课地点包括展厅、研学教室、沉浸剧场、考古工地、遗址现场等;授课老师包括专家学者、专业讲解员团队、博物院和考古研究院以及师范学院专业讲师等;课程内容包括商代社会手工业、治理结构、历史人物以及相关地域、朝代的地理文化历史知识等,生动直观展示商都历史底蕴。课程内容随科研前沿同步更新升级,根据学生需求不断拓宽外延。以丰富的品牌活动,立体展示对郑州商文化的独特表达,将各类活化利用项目与社教活动作为开展研学的有力资源支撑,促进博物馆研学向更好的水平发展。目前主要形成了“文物面对面”、商都读书会、商宴复原、研学课程进校园、研学活动与中华传统节日相融合等研学形式。
“文物面对面”活动中,研学工作人员带来斝、爵、觚等仿制器物,同学们近距离观察文物,感受商人的生活方式和商人创造的灿烂青铜文明,触摸历史的厚重。商都读书会选取有关商文化的书籍和国内外正在进行的有代表性的展览进行分享,让专业的文博知识走进研学活动。商宴复原中,研学学生可以体验宾朋跪坐,行献、酢、酬之礼,食胙肉、云梦之芹、粟子饭,享听商代古乐。在中华传统节日里,开展元旦新年撞钟活动、春节“传承千年文化,领略古器魅力——青铜鼎DIY手工活动”、端午节“端午系五彩 佳节祈安康”活动、中秋节“盈月揽芳华 美好共商都”冰皮月饼制作活动等。多样化的研学活动将博物馆所蕴含的知识与文化传递给研学者,做到研有所得、学有所思、旅有所乐、行有所获,受到研学人员的欢迎。
重点打造“亳乐研学”品牌,更好服务社会公众
“亳”代表3600年前的商代亳都,象征着研学的核心——商代都城文明;“乐”则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亳乐”又深刻蕴含着伯乐相马的智慧,“亳乐研学”探索并激发每位学生的内在潜能与独特才华,使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成为孩子们欢愉探索、智慧成长的知识乐园与心灵港湾。目前开发有《郑州商都通关文牒》《王都规划师》《商王的盛宴》《童心共绘盛世景》《探寻大邑商》等20余项围绕郑州商都历史文化的研学课程,既有短期的半日研学课和一日研学游,也有针对假期的研学服务,带领研学团队一起揭开郑州商城3600年城址不移的秘密。
“亳乐研学”以博物院为依托,进一步通过资源共享、文化交流与教育创新,深化文旅融合,助推博物馆教育发展,使博物馆成为更有吸引力的“第二课堂”,为社会公众提供更精良的文化研学产品。
注重年轻表达,形成沉浸式研学场景
博物馆日益成为年轻群体的“特种兵式旅游”目的地,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积极开发针对年轻群体的研学新场景、新形式、新项目,创新研学方式,更新研学内容,从年轻人关注的视角展开课程叙事,将沉浸式演出等活动搬进博物院,打造更具吸引力、互动性和参与感的研学体验。
年轻群体为“文博游”注入新鲜动能,旅游参观博物馆和在博物馆沉浸式体验成为新时尚。博物院结合年轻人的需求,在4D影院开展《汤颂》《桑林祈雨》沉浸式演出,观众在展厅中可以偶遇商朝的NPC,在NPC演员的引导带领下,化身商朝角色,通过观看演出、解谜、角色扮演等方式提升观览体验。另外将咖啡、美食引入博物院,研学看展之余,人们可以在博物馆享受“商小鲜”文创美食,品尝“兽面纹铜钺”饼干、“蝉纹鼎”甜心曲奇等,让研学有滋有味,可读、可品、可赏。
坚持育人导向,以公益研学为主导
博物馆研学线路和产品日益丰富,已成为广大学生提升精神素养与文化内涵的不可或缺的课堂。博物院秉持创新思维与实践精神,坚持“把握育人导向,彰显研学特性”的原则,注重“公益惠民,丰富研学供给”,通过引导社会参与、保障研学效果、树立专业标准、健全监管体系,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在研学工作的开展和运行中,积极探索博物馆主导下的研学准入、评估、退出机制,将研学活动引导至公益惠民、育人导向的方向上。邀请文博领域专家来到现场进行教学,提供最翔实、最权威、最准确的关于郑州商城遗址价值的阐释,提升研学活动和课程的专业性和知识性。
在公益研学的背景下,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被授予郑州市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2024年河南省终身教育研学游体验机构。博物院丰富的展品、生动的讲解、数字化场景复原、免费的“小小讲解员”研学类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了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博物馆担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责,将继续推出更多优秀的文化研学课程和活动,打造多种研学主题路径,丰富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帮助青少年实现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有效链接,为青少年打开“读懂郑州”的历史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