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兰屯的中东铁路建筑群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郑彤

扎兰屯市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在呼伦贝尔市南端,地处大兴安岭东麓,东与黑龙江省接壤。这里夏季温热多雨,冬季漫长寒冷,在古代一直都是北方民族的活动区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扎兰屯因一条铁路而兴起,这就是中东铁路。

中东铁路又称“东清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平面呈“丁”字形。其干线西起满洲里,经过哈尔滨,向东抵达绥芬河;其支线从哈尔滨向南,经过长春、沈阳,直达旅顺口。该铁路由华俄道胜银行控制的中国东省铁路公司建造,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正式开工,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全线通车,总长近2500公里。

扎兰屯站是中东铁路西线一个重要的中间站,也是中东铁路穿过大兴安岭隧道、向南驶入松嫩平原的第一大站。20世纪初,这里已经发展成一座城市,除了火车站、水塔,还修建了与中东铁路有关的俱乐部、卫生所、吊桥、国际避暑旅馆、六国饭店、沙俄铁路小学、铁路职工宿舍、沙俄马厩、东正教堂等一大批建筑。这些建筑多为石砌或者砖木建筑,外墙采用淡黄色,以白色作为点缀,具有异域风情。扎兰屯中东铁路建筑群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目前有108处建筑遗址,部分建筑直到今天仍在使用。2013年,扎兰屯中东铁路建筑群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中东铁路扎兰屯站旧址

1901年,中东铁路铺设到扎兰屯,并在此设站。火车站为二层小楼,由俄籍工程师冯·奥芬别尔格负责施工。此为中东铁路8个三等站中的一个,火车站的主入口有一个高大的尖拱窗,墙面和窗楣都用砖块砌成凹凸花饰,房檐有木构架装饰。

image.png

2.水塔

位于扎兰屯站的出站口南50米处,建于1903年,容量为12万升。为了给过往的蒸汽机车加水,同时满足工作人员的生活需要,在中东铁路沿线修建了大量水塔。水塔塔身为圆柱形,用砖石砌筑。塔顶是水箱,用双层铁板焊成水柜,外部墙壁为双层木板。

image.png

3.中东铁路俱乐部旧址

建于1903年,为砖木结构的二层建筑。四面坡屋顶,铁皮顶面,层高较高,有竖向长窗。砖砌檐口,在窗楣装饰和建筑色彩上体现出俄罗斯建筑风格。该楼的南北两侧和楼的西侧正中间各有一个木制凉亭。2006年改建为扎兰屯市历史博物馆对外开放。

image.png

4.国际避暑旅馆

建于1903年,是一栋俄式建筑风格的二层楼房。原是中东铁路避暑旅馆,1932年成为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前方总司令部,解放战争时期是东蒙人民自治军骑兵5师司令部。新中国成立后,这里被当作铁路职工宿舍,现为扎兰屯中东铁路历史研究会的办公场所。

image.png

5.六国饭店

1903年,俄国人本僚木什金创办了这家俄式餐厅。1937年由商人吴宪茂经营,改名“六国饭店”。主要经营俄、日、朝、中国菜品,重点接待中东铁路以及地方上层人士。1948年,这里改成扎兰屯铁路地区职工食堂。如今恢复为六国饭店,是一家西餐厅。

image.png

6.吊桥

吊桥始建于1905年,位于雅鲁河上,由悬索桥和桁桥两部分组成,全长47.9米,宽4.1米。两根巨大的铁索穿系于桥身两端,悬空而成凹弧形,上面系有42根细铁索,桥面由木板铺就。吊桥旁边还有一个小型的阳光浴场,是供中东铁路高级职员休闲度假的地方。如今这里是风景优美的城市公园,供人们休闲娱乐。

image.png

7.沙俄森林警察大队旧址

始建于1909年,2008年改建为呼伦贝尔市中东铁路博物馆。这是一座以中东铁路为背景的专题博物馆,馆内收藏了大量文物,如信号灯、火车站挂钟、中东铁路路徽、站长办公桌,以及火车上使用的留声机、茶壶、餐具等。

image.png

扎兰屯这个城市因铁路而生,中东铁路建筑群大多位于扎兰屯市站前的两条历史文化街区,其布局仍保持着历史原貌。如今,它们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仿佛在向人诉说着中东铁路的百年沧桑。

(本文所用图片引自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扎兰屯市卷》)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34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