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纪念场馆文创产品研发现状与思考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钟吉玲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革命纪念馆是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革命历史,弘扬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的重要场所,是红色旅游、红色研学和红色教育的重要“打卡地”。‌革命纪念馆文创产业‌通过创意设计、艺术表达等手段,将革命历史和革命文化元素融入现代文创产品中。在新时代,如何充分利用馆藏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红色文化产品,努力实现革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走出一条革命纪念馆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image.png

文创产品发展现状与困惑

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热”的持续升温,文创产品已多次“出圈”,特别是国务院四部门出台《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文创产业已成热流。如何深度挖掘馆藏革命文物资源,研发红色文创产品,以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成为革命纪念馆文创产业发展研究的课题。

目前,革命纪念馆文化创意产品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革命文物复仿制品类。主要‌是指根据已有的革命文物实物、历史资料或文物图纸、图片,进行精确复制的复制品或仿制产品。如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的“一苏大”会议的代表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徽等。二是素材再造产品类。主要是指在深入挖掘馆藏文物背后的红色故事、精心提炼馆藏文物的精神和艺术价值基础上开发而成的产品。此类产品种类繁多,在革命纪念馆文创产品中占比较大,涵盖的类型主要有:红色产品类。如‌南湖红船“船承·红船”鼠标垫等,这些产品以南湖红船为创意设计,具有纪念意义和实用性‌。红色文创套装类‌‌。具体包括纸雕纪念画、红色拼插收纳筒、记事本和笔等。“纸雕纪念画”以天津的标志性红色建筑和旅游景点为主题,记事本则详细介绍了天津不同革命历史时期的重要事迹‌,还例如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青年”文具套装等。‌历史文创产品类‌。如马家洲革命历史纪念园的“红星向光明”丝巾、丰碑主题钥匙扣、丰碑办公商务五件套、丰碑保温杯和丰碑搭扣等。纪念馆立体书类。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军旗升起”立体书,该产品以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事件为创意设计,具有教育意义和装饰功能。系列文化产品类。如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开发的“龙陵桃花”系列文创产品、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开发的“红梅”和“荷花”系列文创产品等。三是文化出版物产品类。主要是指以革命历史、人物和红色文化等为主题的出版物。如西柏坡纪念馆开发的《毛泽东西柏坡时期文稿手迹精选典藏》、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开发的《毛泽东遗物故事》等。这些文创产品不仅具有纪念意义,还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适合作为收藏和赠送他人的礼物。

如今,文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各革命纪念馆竞争的“新赛道”,也成为文旅消费新增长点、革命纪念馆文创产业的“新质生产力”。但在发展中也遇到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是发展机制不健全、规划不统一。推行纪念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工作已实施八年多,囿于大多数革命纪念馆单位属性和地方政策影响,绝大部分地方政府对革命纪念馆文创产业的产品开发模式、收入分配方式和扶持激励机制等按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管理,导致革命纪念馆文创产业发展面临诸多政策层面的“难点”“断点”“堵点”“痛点”,尤其是各纪念馆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发展规划,有的立足于自身的馆藏资源,将文创部门设在文物保管部;有的认为文创产业是文物展览的延伸,将文创部门设在陈列部等。这种五花八门、杂乱无章的发展规划,阻碍了革命纪念馆文创产业的发展。

二是创新理念不突出、营销方式不顺畅。文是根本、创是生命,创新是革命纪念馆文创产业发展的精髓。但由于对创新的重视不够,大部分革命纪念馆的文创产业均陷入了“同质化”的发展“怪圈”,主要体现在:一是文创产品主题雷同。有些革命纪念馆虽然所处地域不同,但其纪念对象或者展览主题基本相同,如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纪念馆遍布全国,这些革命纪念馆不能仅局限于表现“长征”这一主题,而应结合自身的馆藏革命文物优势和历史特征进行文创产品的创新研发。二是文创产品种类单一。自《意见》实施以来,全国革命纪念馆开发文创产品多,产品制作精,如中共“一大”纪念馆开发的“红色光明 心向光明”奶糖、冰糕,红色元素U盘等系列文创产品,成为国内革命纪念馆文创产业的“领头军”。但许多纪念馆对产品创新设计少,几乎都在开发一些本子、笔、手机壳、手提袋、T恤等文创产品。

三是文创产品制法简单。有些纪念馆在开发文创产品时并未对产品进行优化创新,而是直接将文物的图案印在丝巾、抱枕等物品上;有些纪念馆并未考虑产品的实用价值,仅对馆藏革命文物进行简单的模拟复制。如果文创产品开发仅仅是“为有而有、为展而展”,那么根本“勾”不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更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也无法衍生新的产业链。

四是营销方式屡屡碰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很多纪念馆的文创产品均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营销,进一步拓宽了文创产品的销售渠道。但是由于革命纪念馆无法在电商平台实名制注册等因素,导致纪念馆官方名称与其淘宝店、微店的名称不一致,降低了纪念馆网店的辨识度,店铺的建设与营销活动无法获得资源扶持,文创产品的销售业绩并不理想。

文创产品的发展思考和建议

革命纪念馆作为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要大力推进文创产品开发试点工作,进一步发挥革命文物资政育人的独特作用。而怎样满足观众“把纪念馆带回家”的愿望,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思考。

盘活体制机制。体制机制障碍是革命纪念馆文创产业难以做大做强的主要因素。因此,纪念馆应以国家文创产业发展政策为指导,严守文物安全底线,坚持公益属性,设计开发既适合自身发展需要又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创产品。尤其是基层纪念馆应加强与政府管理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争取政府对纪念馆文创产业发展机制、经营性企业的开办、文创收入的归属、激励办法的审批等方面的支持,积极疏通政策“堵点”“最后一公里”问题,解决“单打独斗”“冷热不均”“小散弱差”状态。

夯实理论基础。革命纪念馆文创产业的发展要在“公益性”和“非营利性”二者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一要不断增强社会服务和文化产品竞争意识,主动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加大文创产品研发力度,逐步提高文创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二要重视对文创产业发展创新理论的研究。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创产品。例如,可以开发以革命历史为背景的动漫、游戏、影视作品等,通过数字化手段让文物“活”起来。

提高设计理念。当前,革命纪念馆文创产品“跟风”严重,千馆一面,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要解决这个问题,除深挖藏品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底蕴,把红色文化的精髓融入到文创产品中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精准定位。要结合各馆特点,找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痛点”,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创产品研发。二要创新设计。文创产品研发的核心是设计。在文创产品研发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将“文化性、艺术性、功能性”有机融合,设计有知识有内涵的文创新品,严把文创产品制作、包装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关。三要培育品牌。要立足于本馆特色,找到文创品牌的差异点,精心打造一批具有实用性与趣味性的重量级IP。

深化协同创新。协同创新是推动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一要创新开发方式。要采取合作、授权等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纪念馆文创产品研发、生产、经营等环节。二要创新合作形式。纪念馆要与文化创意设计机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等开展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共同开展文创产品的研发和创新。通过协同创新,可以突破单一主体的创新壁垒,实现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和高效利用。

拓展销售渠道。站在狂飙猛进的“互联网+”“风口”之上的革命纪念馆,要改变现状,拓展销售是关键。一要加强平台建设。加强与专业电商设计团队的合作,将自身在文创产品研发和选品等方面的优势,与云展览、音视频、融媒体直播、宣传片、纪录片、动漫、H5、线上小程序等应用有机结合。二要加强运营推广。要大力培养专业运营人才,尽量采取以直播促销售的运营方式推广文创产品,要避免出现“只见营销,不见文化”和“泛娱乐化”现象。如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和抖音共同主办的“与博物馆同行·文创礼遇季”活动在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期间,有全国近70家博物馆、纪念馆借助线上平台,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生动讲述文物故事、创新推介文创新品,就是最好的案例。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2.083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