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文物之语 承精神之光——抗美援朝纪念馆提升讲解服务质量的生动实践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史春庆

近年来,在红色旅游热潮下,观众对讲解服务的需求已从“听得见”转向“听得进”“听得深”。纪念馆讲解工作既要满足观众对历史知识的深度需求,又要增强讲解的感染力和互动性;既要兼顾不同年龄、职业群体的接受特点,又要适应数字化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面对“参观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抗美援朝纪念馆以深耕史实厚度筑牢讲解根基,以创新表达形式为核心,积极探索创新路径,努力实现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升”的转变,让红色历史在新时代焕发更加鲜活的生命力。

深入研究,定制多元讲解。深入研究抗美援朝历史,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向战史专家请教、拜访老志愿军战士,力求精准把握每一场战役的关键细节、每一位英雄的传奇经历。在扎实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洞察不同受众群体的特点与需求,量身定制个性化的讲解内容。针对学生群体,巧妙融入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互动环节,充分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针对党员干部,则以“决策智慧”“信仰力量”为主线,结合战役地图沙盘推演,深化党性教育;面向老年群体,则着重唤起他们对那个时代的深刻记忆,强化情感连接;面对专家群体,则侧重于深入阐述历史背景、战略意义及深远影响等专业内容,展现讲解的深度与专业性。截至目前,已打造军人版、专家版、政务接待版、学生版等多样化讲解词;同时根据讲解时长的不同,精心制定40分钟、50分钟、60分钟3种版本讲解词,确保讲解节奏合理,内容丰富且重点突出,为观众带来更加优质、高效的讲解服务体验。

多元学习,全方位充电赋能。强化学习,组织讲解员及时跟进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提升讲解员的政治站位,确保讲解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稳步前行。依托馆内品牌讲坛——“英华山讲堂”,邀请馆内外党史、战史专家进行授课,全面提升知识储备与专业素养,让讲解内容更具深度与专业性。严格执行每日早会制度,对讲解员业务细节进行精细化打磨。从普通话发音、语调把控、气息运用,到站姿、走姿等仪表仪态等,进行系统且细致的训练,力求为观众呈现出良好的职业形象与专业风范。此外,创新采用“老带新”跟随讲解方式,由资深讲解员及时发现并纠正新上岗讲解员讲解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讲解内容的思想性和正确性。

深度挖掘,厚植讲解内涵。组建专家团队对馆藏文物、档案、口述史料进行系统性梳理、阐释,构建起“英雄人物”“战役细节”“家国情怀”三维叙事体系,实现从历史重现到精神价值的深度挖掘。以特级英雄黄继光展区为例,讲解内容既呈现其用胸膛堵住敌军枪眼的壮烈场景,更延伸至英雄母亲邓芳芝在长子牺牲后,毅然将小儿子黄继恕送往前线的家国大义,同时聚焦“黄继光连”——这支传承英雄血脉的空降兵劲旅,通过讲述他们在汶川抗震中续写新时代英雄故事,将一面战旗、一封家书背后的精神谱系具象化为跨越时空的信仰接力。这种“文物实证—人物故事—精神传承”的链式叙事,让历史从史实还原升华为精神解码,让观众在英雄血脉的赓续中感知信仰的力量。近年来,不断丰富和拓展讲解词10余万字,让观众透过一件件珍贵文物,真切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深刻感悟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磅礴力量。

加强走访交流,汲取红色力量。进一步厚植红色底蕴,提升讲解质效,积极开展走访交流,多渠道汲取红色力量。选派优秀讲解员前往延安革命纪念馆、井冈山革命纪念馆、西柏坡革命纪念馆等红色圣地,深入学习先进的讲解理念与方法,通过与当地讲解员的交流互动,查找自身不足,补齐业务短板,推动业务能力实现新的突破。讲解员们还拜访空战英雄韩德彩、“当代保尔”朱彦夫、“时代楷模”孙景坤等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600余名。老英雄们饱含深情的回忆和讲述,使讲解员们心灵受到洗礼,深刻领悟抗美援朝精神的伟大与崇高,进一步增强了职业荣誉感与责任感。讲解员将这些宝贵经历融入讲解中,使讲解更具深度与感染力,举手投足间都传递着对英雄的敬仰与对历史的尊重。

推动馆校联动,构建思政教育新格局。作为教育部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抗美援朝纪念馆积极与高校和中小学开展合作。按照“大学讲抗美援朝精神传承、中学讲抗美援朝历史、小学讲抗美援朝故事”的思路,与东北大学、辽宁大学等近20所高校(院)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开展课题研究,为广大师生的研学实践提供便利。同时,与当地教育部门建立共建机制,与43所中小学合作开展主题宣讲及特色展览进校园、研学小课堂、红色故事宣讲大赛和为观众作志愿讲解等活动,让抗美援朝历史和抗美援朝精神深入大中小学校园。“烽火文物新生命 红色基因永传承”情景互动课堂项目入选2024年全国文博社教宣传展示活动百项创新案例,“荣光传颂 信念之炬”抗美援朝文物与思政教育融合课堂入选2024年度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精品项目名单。

构建传播体系,打造宣讲品牌。构建“线上+线下”立体传播矩阵,推出线上3D云参观服务,让观众足不出户便可“云游”纪念馆。利用抗美援朝纪念馆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线上平台,开拓宣讲渠道。网友在观看老兵采访视频后留言“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深度挖掘抗美援朝历史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思政元素和时代价值,用鲜活党课将其中所承载的精神与信仰力量生动地呈现出来。鼓励讲解员积极参与情景互动式党课、微党课的创作与讲演,成功打造《上甘岭——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丰碑——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纪律模范》等抗美援朝精品红色党课品牌。这些精品课程不仅在馆内大放异彩,还走出纪念馆,走进机关、大学、党校,甚至远赴新疆,线上线下宣讲百余场,不仅丰富了宣教形式,也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image.png

强化考核,激发竞争活力。为激励讲解员在竞争中成长,纪念馆精心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严谨规范的考核体系,对讲解员实施定级考核与动态管理,将考核分值量化,并与绩效工资紧密挂钩,充分调动讲解员的积极性。考核内容涵盖命题讲解、自选讲解及专业知识笔试,同时将日常表现、行为规范、观众满意度测评、参赛获奖情况和新媒体传播效果纳入评价标准,推动讲解服务从“标准化输出”向“精品化呈现”迭代。依据考核结果,将讲解员评定为一级、二级、三级。在浓厚的竞争氛围中,讲解员们相互学习、你追我赶,不断提升讲解技巧、充实知识储备,齐心协力为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贡献力量。

以赛促学,实战中淬炼提升。积极为讲解员搭建成长平台,推荐他们参加各类高规格赛事,鼓励在实战比拼中磨砺技艺,实现讲解水平的飞跃式提升。在比赛中,讲解员从激情讲述英雄故事,到深刻剖析精神内涵,再到结合当下时代背景阐述精神传承,每一次宣讲都是对业务能力的检验与提升。近年来,纪念馆选派的讲解员在众多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第二届、第四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等多项赛事中表现突出。优秀讲解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整个团队讲解水平大幅提升,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近日,抗美援朝纪念馆被全国妇联授予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讲解员把文物背后的故事讲活了,让我真切感受到志愿军的精神力量!”“以前觉得历史是课本里的文字,今天听到‘冰雕连’战士的故事,眼泪根本止不住。”……观众在抗美援朝纪念馆留言簿上的感言,道出了他们的心声,观众的真挚反馈,成为纪念馆以优质讲解活化红色历史、传承精神血脉的生动注脚。这些来自观众的声音,激励着纪念馆继续以高质量讲解服务为纽带,让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直抵人心,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503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