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承千古 中华气韵 “礼蕴天地 和合致美——文物里的东方生活美学展”探赜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 沈阳故宫博物院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蜀汉英雄纪念地,长期以来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多元化主题展览品牌。为配合2025武侯祠成都大庙会,在蛇年新春之际,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联合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推出原创特展“礼蕴天地 和合致美——文物里的东方生活美学展”,展期从1月24日持续到6月11日。该展览入选2025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展览以东方美学(Eastern Aesthetics)这一兼具国际传播魅力与中华文化智慧的独特视角,展示具有中国范式的清代宫廷用器、礼仪服饰、书画典籍等100余件(套)精品文物,珍贵文物数量达95%。通过序章 “福启新岁” 以及 “读取・绮梦”“镜像・万千”“共振・时空” ,尾章“亘古亘今”五个部分,形塑东方生活美学,并有机结合当代艺术作品,展现东方生活美学的古韵今风。展览采用形象可视化的空间叙事,以单元为划分,打造历史空间、镜像空间和园林空间。通过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精品文物,向内深挖,向外延展,呈现出历史与当代交织的东方美学世界,书写何以东方生活美学的时代答案,阐释中华民族的智慧哲思与审美追求。

读取·绮梦

浩气含光耀金銮,绮梦留芳意未阑。第一单元“读取·绮梦”分为“赫赫威仪”“煌煌天工”“穆穆风雅”“翩翩华裳”四个部分,从国家之序、宫廷造物、瓷器风雅、服饰之美四个方面,呈现清代宫廷的礼仪、工艺、审美和文化内涵,具象化的诠释东方生活美学的形式与意涵,带领观众进入绮梦之境。

“金瓯永固”杯(图1)

清·嘉庆

故宫博物院藏

“金瓯永固”杯为清嘉庆二年(1797年)清宫造办处所制,纯金质地,直口,夔龙耳,三象头卷鼻成足。器身錾刻缠枝宝相花,镶嵌红、蓝宝石及珍珠,口沿饰带状回纹,一面錾“金瓯永固”,另一面錾“乾隆年制”。通体点翠为地,惜多脱落。此杯为清宫元旦开笔仪式御用礼器,皇帝于元旦子时在东暖阁明窗前,注入屠苏酒,点燃玉烛,用专用笔写下吉语,祈愿新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掐丝珐琅鹤式蜡台(图2)

清·乾隆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朝宫殿陈设品与实用器,成对使用,通常置于大殿两侧堂陛之上,兼具插燃蜡烛与装饰殿堂功能。丹顶鹤造型修长,酮体白色,以掐丝珐琅金丝纹饰羽毛,双足与翅膀鎏金;鹤喙衔绿色荷叶式蜡台,蜡钎高挺。底座为六边形须弥座式,蓝色地上掐丝珐琅饰各色花卉,上部饰蓝白色海水、块石纹,鹤爪插入海石中,石上饰灵芝图案,寓意延年长寿。

掐丝珐琅象驼宝瓶(图3)

清·乾隆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朝宫殿陈设品,成对使用,通常置于大殿两侧堂陛之上,寓意吉祥。象俯首而立,长鼻微卷,神态生动,象牙、象耳鎏金,象身饰掐丝珐琅横纹。象背驮八角葫芦式瓶,瓶壁嵌“大”“吉”文字,瓶口悬鎏金如意头铜条,系“磬”(吉庆)、“鱼”(有余)等饰物。象背鞍鞯錾刻花纹,填珐琅饰宝相花与回纹。象驮大吉宝瓶与磬、鱼等饰物,象征吉庆有余、太平有象与天下太平。

品月色缎绣玉兰飞蝶纹夹氅衣(图4)

清·光绪

故宫博物院藏

氅衣是清代后妃便服之一,常用于后宫燕居时穿用,通常套在便袍或衬衣外。此氅衣圆领、大襟右衽、短平挽袖、直身式,裾左右开,以品月色缎为地,彩绣折枝玉兰纹及五彩百蝶纹,镶饰多层领袖边,依次为粉色行龙纹绦边、粉色缎地百蝶折枝玉兰纹边和蓝色万字曲水纹织金缎边,内饰湖色绸里,缀铜鎏金錾花扣一枚及铜鎏金机制狮子滚绣球纹币式扣五枚。

镜像·万千

镜中万象藏万籁,月下千秋蕴千思。第二单元“镜像·万千”聚焦东方美学的意境表达,分为“华璨致美”“永嘉致福”“清心致德”三个部分,展示如太平有象、松鹤延年、喜上眉梢等寓意吉祥的精美器物,富有文人意趣的君臣书画,文人雅士清心致德的文房四宝等,传达古人的智慧与情感,体会东方生活美学中注重内在修养、追求高雅情趣与道德风范的文化特质。

白玉透雕龙凤卧蚕纹同心璧(图5)

清代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玉璧由整块白玉雕琢而成,左右对称,合面形成同心璧。器身以卧蚕纹为主纹饰,左侧头部雕龙纹,右侧头部雕凤纹,两侧均饰夔龙纹。造型独特,雕工精湛,为清宫造办处匠人所制。龙凤图案寓意天作之合、龙凤呈祥,体现了传统吉祥思想。

点翠凤吹牡丹纹头面(图6)

清代

故宫博物院藏

此头面采用点翠工艺,利用翠羽的多样色泽,对凤凰翅膀、花蕊及山石进行重点装饰。其纹样选取传统的凤吹牡丹题材,寓意富贵吉祥。此半圆形头面是装饰在钿子顶端的。钿子是满族女性在吉庆时刻佩戴的头饰,前高后低,形似倒扣的簸箕,以金属为骨架,外裹黑色织物,上面会插戴头面、簪花等饰品。

光绪款粉彩百蝶瓶(图7)

清·光绪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此瓶为白地粉彩器,主纹饰为色彩斑斓的百蝶图,彩蝶翩翩起舞,画风细腻,色彩柔和,在白色器身的衬托下更显生动。瓶口沿描金,口沿下饰如意云头纹,肩部两道金圈内绘西番莲图案,间以篆书寿字。圈足饰变体须弥纹,底部足圈无釉,底心署红色楷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款。该瓶为沈阳故宫原藏器物,工艺精湛,纹饰精美,展现了光绪时期粉彩瓷器的艺术特色。

碧玉圆雕螭纽“是彝是训”方图章(图8)

清代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此印玉质含银色亮片,印纽为圆雕螭龙,龙身盘曲,昂首仰视,双目圆瞪,张口翘舌,神态威猛,龙须与卷云纹相连,形成厚重纽顶。印面刻四字篆书“是彝是训”,源自《尚书·洪范》:“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于帝其训,凡厥庶民,极之敷言,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印文仿汉印,布白巧妙,采用阴阳相间刻法,体现清中期篆刻风格。寓意以古为训、以此为座右铭,既有雅趣,又含醒世之意。

粉彩“大吉”葫芦壁瓶(图9)

清代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壁瓶是清代出现的屏风品种,多用于室内装饰。此葫芦式壁瓶为清代异形屏的常见样式,葫芦谐音“福禄”,瓶寓意“平安”,上下腹分别书“大”“吉”二字,象征好事成双,表达古人对吉祥福禄的祈盼。此瓶色泽柔和淡雅,独具清逸之美。

共振·时空

琼章逸韵承源远,古调今声共鸣长。第三单元“共振·时空”,分为“破茧之翼”“万籁之境”两个部分,在展览园林空间中,通过展示当代艺术家夏航的《守望者》《云之上》等艺术作品,探讨生命、自然与传统美学的关系,追溯东方美学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创新探索与突破尝试,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蝶变与精神流动。

在无垠的宇宙中,万物遵循着丰富的色彩、严格的秩序、和谐的韵律,在时空中交织融合。成都武侯祠不仅是一座博物馆,也是著名的川西园林。展览充分利用武侯祠的园林特色,打造与西蜀园林风格一脉相承的展览风格,契合展厅“存于园又隐于园”的特点,将艺术作品融入武侯祠的园林美学之中,追求“象外之象”,构建“景外之景”,以当代方式表达中式浪漫,让观众在游园观展中体验东方意境。

本次展览作为2025武侯祠成都大庙会的重磅展览,不仅是一次对东方美学文物瑰宝的探索与领略,更是一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传承。仅春节期间游客参观量达119.79万人次,为广大观众呈现一幅关于“礼”与“和”的东方美学灿烂图景,带领观众在武侯祠这座宛自天开的历史园林中感受空明万境,在“山色湖光共一楼”的美学空间中因心造景, 体验天地诗心的妙谛,传达美美与共的时代审美追求,推动东方美学与世界的对话交流,以国际视角探讨传统文化当代表达的无限可能。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296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