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个核心”打造新时代博物馆——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改革创新实践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孙波

近日,2025年山东省博物馆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名单公布,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成功入选。自2021年改造提升完成重新对外开放以来,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立足资源优势,牢牢把握“兵学文化”“活化利用”“现代科技”三个核心,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改革创新之路,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文化供给服务。

1972年4月,在银雀山1、2号汉墓出土大量珍贵竹简文物,其中《孙子兵法》与失传千余年的《孙膑兵法》同时同墓出土,使自唐宋以来关于孙武、孙膑其人其书的论争得以解决,海内外为之轰动。银雀山汉墓先后入选“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为纪念这一重大考古发现,传承弘扬中华传统兵学文化,1989年10月于遗址处建成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并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第一座以汉墓竹简为主题的遗址类博物馆。2020年,临沂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和银雀山、金雀山墓群考古遗址公园,2021年9月全面建成开放,目前已接待海内外游客近700余万人次。2022年12月,银雀山、金雀山墓群考古遗址公园被评为第一批山东省省级考古遗址公园。2022年,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基本陈列入选第六届山东省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2023年,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入选山东省“最美文博艺术空间”。

历史与现代结合,建设智慧化绿色博物馆

高标准打造城市地标,建设城市形象展示“文化窗口”。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馆名由启功先生题写,馆徽由中央工艺美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张仃先生设计,由军事科学院吴如嵩将军撰写了“位居世间最小名山,馆藏天下第一兵书”楹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创作了主题雕塑。博物馆外观设计融入了银雀山竹简造型、出土文物纹样等古典符号,2022年获山东省建筑工程质量“泰山杯”奖。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设有“雀鸣天下”“武经冠冕”“兵学遗珍”“汗青墨书”等展厅,突出汉墓、竹简、兵法等主题,主要展示银雀山汉墓遗址与考古成果、《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兵书、简牍文化、中华传统兵学文化等。馆内设有三维沉浸式观影、幻影成像、考古游戏、体感试衣、交互点播、VR沉浸探索展等科技项目,有效提升了展览体验性和趣味性。同时,馆内还提供外语人工讲解、四种语言自助导览、志愿者讲解等服务。厚重的历史文化、新奇的科技体验、热情周到的服务,为每一位游客营造了舒心、舒适的参观环境。

现代科技手段为博物馆有序开放提供了坚实保障。为保障游客人身安全和文物、遗址安全,安装先进安检系统,在山东省率先实现社保卡刷卡入馆;建设有新风系统、恒温恒湿系统、监控系统、灭火系统和消防设施等,对场馆环境、文物保存和展示环境进行整体调节;项目建设提前制定生态节能方案,综合结构、暖通空调、给排水、电气与楼宇控制、室内设计等各个专业,全力保障文物安全的同时符合绿色、低能耗建筑标准。为满足广大游客观展需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实行延时开放,延时开放期间,推出老电影放映、“ ‘简乐’古筝演奏会”、汉服特色讲解等活动,取得良好反响,观众人数同比增长27%以上。

实施“博物馆+”战略,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博物馆

以博物馆为核心的文博“生态圈”生机勃勃。银雀山、金雀山墓群考古遗址公园分为博物馆展示区、公园休闲区、文化商业街区三个部分。公园休闲区定位为临沂市“绿肺”,是文化休憩场所;博物馆为公众提供出土文物欣赏、竹简展览、墓葬展示、教育与学术交流等服务,是文化展示核心区;文化商业街区提供商业延伸服务。公园的建成开放,不仅提升了城市环境景观,丰富的主题文化活动也让周边生活区居民共享城市发展及考古研究成果,既实现了文物和遗址的科学保护,又实现了发展成果造福于人民。文化商业街区业态不断丰富完善,城市书房、汉服体验馆、茶馆、精酿酒吧等陆续开放营业,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前来参观游览,入选临沂市“十大网红打卡地”。博物馆与周边的王羲之故居、人民广场、人民公园、沂河、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沂蒙革命纪念馆等产生良性联动,在临沂中心城区形成最具特色的标志性文化地带,宣传展示临沂城市文化形象,现已成为临沂市重要旅游目的地。

创新社会教育方式,推动兵学文化走近大众。逢传统节日,举办“非遗市集”、灯会、游园会、“兵学书场”公益文艺演出、“我为群众办实事——公益文物鉴定活动”,推动兵学文化走进人民生活。自2021年至今,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举办社会教育活动和研学2000余场,40余万人次参与。“银雀山简书探兵学”研学项目采用分众式教学模式,活化利用临沂兵学文化资源,开展《不朽的银雀山汉简兵书》《铸器成兵 兵卫山河》《银雀山简博士开课啦》等主题课程,打造专业研学品牌。

2024年12月,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入选山东十大考古研学打卡地,“领悟兵学圣典 探秘古今战场——兵学文化主题研学游”项目获第五届山东省研学旅行创新设计大赛奖项。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先后被挂牌为“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中国古代军事文化教研基地”“国防大学研究生教学基地”“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联合育人研训基地”等。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先后被央视《简牍探中华》《探索·发现》《我的艺术清单》《国防公开课》等栏目及中央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博物馆

提升业务水平是博物馆发展的“源头活水”。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创新各种形式,举办了多届兵学论坛、交流座谈会等学术会议,目前已经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银雀山兵学”学术品牌。在第十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中,“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展览吸引了30多个国家的350余名专家参观交流。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和2025年山东春晚合作,以《孙子兵法》经典思想为灵感,结合银雀山汉墓竹简AI科技,创作杂技剧《风林火山》,再现古代军事文化的雄浑气魄。传统与科技的完美结合,让古老的文物在现代舞台上焕发出新的光彩。开馆以来,博物馆接待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驻华使节、“外国驻华机构齐鲁行”“联合国国际中文日”、国外孙子兵法研究团体近千批次。

兵学智慧“活化利用”,为地方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特别注重对兵学文化的解读、阐释和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多年来,先后出版中英文对照《银雀山·孙子兵法》《银雀山·孙膑兵法》《银雀山兵学研究》等数十部学术著作,《银雀山·孙子兵法》荣获“第十一届山东省对外传播奖”并入选上合组织“齐鲁文化集萃”重点图书,《银雀山·孙膑兵法》入选2024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等。临沂市汲取兵学文化智慧,推广应用于城市社会发展,在兵学智慧的“加持”下,临沂目前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市场集群、重要的物流周转中心和商贸批发中心之一,被评为“中国市场名城”“中国物流之都”等。

探索文创研发新模式,文创产品不断“火出圈”。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在不断探索中建立了“博物馆主导,各生产要素有序参与”的文创产业模式,以博物馆自研,文化元素授权、文化企业合作等多种方式共同发展,开发了精品文物系列、竹简系列、特色建筑系列、银雀花等系列文创,竹简系列文创产品曾入选“全国对外文化交流成果展”“中国社会发展成就展览会参展展品”,获得“文化部文化科技成果展”优秀科技成果奖、“第三届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银奖、“山东省对外交流礼品和外宣纪念品评选”二等奖、2024年山东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大赛二等奖等众多奖项。文创产品成批次远销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部分竹简文创产品被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社会团体及多家博物馆、艺术馆收藏,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立足“兵学文化”特色资源,坚持改革创新,实施现代科技手段和科学管理手段,建设了“守正创新、人民喜爱”的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样本,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交上了一份博物馆“答卷”。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37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