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局——春秋时期的晋与秦”展览于2025年1月1日在山西博物院开展。此展汇聚全国17家文博单位200余组代表性文物,是馆际间深度交流合作的再次探索,也是黄河流域青铜文明专题展的成功实践。该展荣获2025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
选题背景
山西博物院作为山西省最大的文物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目前已形成“晋魂”“晋现”“晋鉴”“晋汇”四大展览板块。“变局——春秋时期的晋与秦”属于2025年度“晋汇”板块重点展览,展览主题的确定主要基于如下考虑。
山西重要的历史地理区位和文化地位。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山西都有充分体现。展览通过深度挖掘馆藏文物特色及山西文化文物资源优势,结合考古出土与传世的春秋时期相关文物进行策划,力图“透物见人”,展示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凝练的中国文化独特气质与精神内核。
春秋时期晋秦两国共同谱写的历史篇章。晋国和秦国的历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开展晋、秦历史研究,梳理和展示晋秦关系等历史脉络,有助于我们以史为鉴,增强文化自信。晋秦之间复杂而多元的关系,生动地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纵横捭阖的政治生态,也体现了华夏大地在走向大一统进程中的曲折探索。
晋文化的历史渊源与重要地位。晋文化起源于汾河之畔,形成于西周初年,兴旺于春秋战国,延续并发展于秦汉以来,辉煌于近现代,始终贯穿于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其中,晋国文化是尤为重要的一环,是晋与三晋称谓之渊源,也是晋文化历史的重要来源与关键组成。
打造“晋国”主题系列展览。为讲好“晋国”故事,展现晋文化的深厚底蕴,山西博物院策划了一系列以“晋国”为主题的展览。2017年底推出“争锋——晋楚文明特展”,展现了春秋之世晋楚争霸的风云际会。此次举办的“变局——春秋时期的晋与秦”是“晋国”主题系列展览的第二部。接下来,还将继续推出“晋吴联盟”等展览,进一步丰富“晋国”系列。
丰富的展品支撑。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河南、湖北、上海等地文博机构收藏有众多能够反映春秋时期晋、秦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珍贵文物,足以为本次展览提供强有力的展品支撑。
主题阐释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转型期,是中国由早期国家向统一多民族国家转变的历史大变革时代。这一时期,周王室的势力逐渐减弱,各诸侯国逐渐崛起,形成了群雄争霸的局面。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有所提升,但战争频繁,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霸权和领土不断进行战争,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变革。晋、秦毗邻,均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大国,两国关系作为重要的诸侯大国关系,不仅对秦晋两国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极大地影响了春秋时期的争霸格局。
展览以春秋时期晋与秦的国家关系为切入点,紧抓“变局”这一时代特征,展现晋、秦发展崛起和关系变化对春秋历史进程和天下格局的影响,映射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纷繁复杂的社会面貌,展示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以及先秦时代“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形成。
叙事框架
展览围绕关键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故事展开,将考古发现、文献记载、学术研究、历史传说等结合,总体以历史发展脉络作为叙事主线,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肇创东周。公元前770年,周王室在晋、秦、郑、卫等国协助下由镐京迁都洛邑,东周开始。晋文侯辅佐周平王东迁,结束平王、携王二王并立的局面,对周王室有再造之功,晋也借此开启霸业。秦襄公出兵救周,驱逐犬戎,护送平王东迁,秦因功被封为诸侯,也成为日后秦国称霸的起点。本单元以“平王东迁”这一肇创东周的重大历史事件开篇,围绕周平王、晋文侯、秦襄公等重要历史人物,通过展出洛阳27中春秋王墓、洛阳东周王城、垣曲北白鹅墓地(春秋早期周王畿采邑)、晋侯墓地、礼县秦公大墓等遗存和文物,体现东周初年的社会变革以及晋、秦两国对于国家统一和稳定的重要作用。
第二单元:驰骋春秋。春秋时期,周室衰微,诸侯争霸。晋、秦作为重要的诸侯大国,两国的关系既对各自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又极大影响着春秋时期的争霸格局。本单元主要展现晋秦之间会好、制衡、争锋,国家关系变幻莫测,变局中谋生机,变革中求新机,直接影响着春秋时期历史的进程,也充分显现了春秋时期大国政治的主导作用及重要影响。重点展品包括晋公盘和燕姬甗等体现诸侯政治联姻的青铜媵器、反映晋秦两国重大事迹的青铜器、影响秦晋关系的诸侯国器物、侯马盟书、兵器、车马器及凤翔秦公1号大墓出土器物等。
第三单元:兴动天下。春秋时期,风云激荡,变幻莫测。诸侯争霸,百家争鸣,晋文公践土会盟,奠定霸业,悼公复霸,九合诸侯。秦穆公拓地千里,一统西戎。晋与秦,图谋争霸大业,兼并土地人口,实现疆域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流融合,引领革新之风,推进社会变革。本单元主要体现晋秦两国通过一系列改革极大增强了自身实力,不仅称霸春秋,而且有力地引领和推动了历史的进步。随着“三晋”的崛起,历史进入列国共同推进国家和民族大一统的战国时代,于变局中开启新局。晋式青铜器、秦国铁器、各类生产和生活用具等均是当时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各诸侯小国的遗物见证了晋秦两国的春秋争霸之路;宏伟的赵卿墓则标志着士大夫势力的崛起,以及三家分晋时代的到来。
打造精品
中国各类博物馆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更是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历史展览的举办,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
师古鉴今的展览主题,以晋秦历史讲述中国故事
本次展览以“变局”为主题,内容新颖,展现在春秋大争之世,处于东周王朝中心区域的晋与秦,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社会变革中走在了时代前列,牵动了天下变局,引领了社会发展走向。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春秋时代的变局为我们认识当今世界提供了重要借鉴。
引领时代的展览内涵,以晋秦文物诠释中国精神
展览深挖文物蕴含的历史印记和时代精神,通过文物背后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展示晋、秦两国奋发图强、开拓创新、兼容并蓄的时代精神,揭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
强强联合的办展模式,精选展品契合展览主题
通过文献查找、学术研究、数据筛选、在线查询、实地考察、交流合作等方式精选全国17家文博单位200余组珍贵文物,让文物展品真正成为诠释历史的焦点。其中借展文物达四分之三,打破了原创展览以本院文物为主的模式,是一次全新挑战。
学术支撑的展览体系,数字赋能延伸展览内涵
在策展阶段,召开“黄河流域青铜文明策展实践研讨会”,邀请资深专家从学术层面对展览选题、展览定位、展品遴选、展览结构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为展览提供了充实严谨的学术保障。此外,展览还运用新技术,加强数字信息活化利用,强化新传播,突出“实物+辅陈解读+数字延伸+互动体验”的知识拓展。研、展、教、宣、文创一体化策划,新传媒引领新传播。
小结
“变局——春秋时期的晋与秦”展览的成功举办是黄河流域青铜文明策展和馆际间深度交流合作的又一次探索和实践。展览精准定位山西历史地理优势,以丰富的展品呈现晋秦文化内涵,构建了完整且富有深度的叙事框架,生动展现了两国发展历程与关系变迁。师古鉴今的主题、创新的办展模式以及坚实的学术支撑,让观众领略了黄河流域青铜文明的独特魅力,在文化传承与公众教育方面成效显著。
此次展览的举办,彰显了博物馆在挖掘地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它以晋秦历史为窗口,映射出中国历史发展的宏大脉络,让古老的文明与当下时代对话,为当代社会提供了历史镜鉴。展望未来,期望通过更多精品展览的策划,持续深入挖掘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创新展览形式与传播手段,进一步夯实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与学术交流中的重要地位,为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续写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