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志愿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博物馆社会教育与公共服务水平,是不断满足群众对优质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结合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对博物馆志愿服务的要求,笔者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持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志愿服务模式为例,展开志愿服务实践工作的几点思考,找寻提升新时代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路径。
加强培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出台并不断完善《志愿者管理办法》,明确志愿者培训相关内容,引导志愿者增强守正创新和服务意识,志愿项目“博@——关怀特殊人群文化推广志愿服务”获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一是加强日常培训。利用官方微信、QQ和网站平台,搭建志愿服务队线上线下培训学习平台,夯实志愿服务能力基础,开展对博物馆发展历程及现有展览等方面的岗前培训,配套社教活动及其他学术活动培训,如公益范畴的特殊教育类培训、优秀传统文化常态化培训和针对讲解、展区巡查、策划助教等不同岗位的分类培训。
二是加强专项培训。建立“博@”内部学习机制,不定期举办专题文化培训,志愿者轮流做讲师,在轮流授课中增强集体意识和担当;建立内部交流机制,开辟周四“志愿者建议日”,梳理存在问题,集中解决重难点问题,围绕增强服务意识开展“解疑式”专项培训;不定期进行志愿服务专项调查,鼓励观众对志愿服务进行评价,利用观众调查报告内容,通过专项管理培训,不断改进、优化志愿服务,增强志愿者服务意识。
三是加强数字项目培训。通过培训志愿者学习使用AR、VR和短视频制作等技能,不断创新服务形式,适应新时代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通过智慧项目加强学习培训,鼓励志愿者围绕博物馆主题提出新颖的活动方案,利用“志愿者之家”等创新交流学习活动形式,激发创新思维;通过“博物馆+”探索志愿项目与机构、学校、社区、企业等合作,扩大博物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正向传播影响力。
加深拓展,激发志愿服务活力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依托“百城千校行”和重庆市“中华文物我来讲”等大型活动,不断拓展项目合作,在多样化的活动中激发志愿服务热情与活力。
一是深化“博物馆+”合作,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加强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明确志愿服务条件,规范和细化志愿服务管理,做好招募和时长管理工作。加强馆校合作、馆企合作,签订合作协议,规范接纳学生志愿服务;壮大“博物馆之友”,向“博物馆之友”会员颁发认证证书,定期开展文化沙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志愿服务。
二是优化巡展模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结合数字博物馆,增加远程线上志愿服务,培育数字型志愿服务人才,助力线上志愿服务;结合乡村振兴,与奉节县欧营村合作,成功建设村史馆,助力乡村志愿服务;结合馆校合作,与乡村学校合作,建设校园博物馆,助力校园志愿服务;结合城市热点,与其他机构合作,举办“话题”巡展,助力城市志愿服务。
三是细化活动类型,培育志愿服务典型。结合有关纪念日策划专题活动,邀请文化名人、知名专家等参与宣介活动,培育“达人型”志愿服务典型;结合传统节假日策划传统文化活动,开展非遗手工社会教育活动,培育“精工型”志愿服务典型;结合关爱老弱残等服务,与周边社区合作,举办关怀特殊群体的特别活动,培育“爱心型”志愿服务典型;结合讲座讲坛等,开展文化类公众活动,培养“学术型”志愿服务典型。
加大宣传,传递志愿服务影响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联合周边区县文化场馆,每年举行“志愿者出行”参观交流学习活动两次,在参观交流的同时,增强志愿队凝聚力,展示和传递博物馆志愿者风采和影响。
一是建设宣传阵地,提炼志愿服务成果。成立“志愿者之家”,建设内部宣传阵地,加大志愿服务信息沟通,扩大志愿服务典型宣传;建设社区宣传阵地,增加社区与博物馆互动交流,收集社区志愿服务需求,加大参与推动社会治理和优化志愿服务成果在城市社区的宣传;建设巡展宣传阵地,促进博物馆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成果在乡镇村的宣传。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推动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定期开展专项观众满意度调查,收集对志愿服务质量的直接反馈,结合服务态度、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建立志愿者评价体系,以评价作为志愿者实习和推荐的证明;建立年度优秀志愿者、星级志愿服务等评选机制,通过表彰大会、证书颁发和其他形式鼓励持续参与志愿服务;为志愿者提供馆内相应展览和活动优先参与机会,保障志愿者在馆服务期间相应后勤条件,让“志愿者之家”名副其实,推动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三是健全宣传内容,促进志愿服务走深走实。立足博物馆宣传平台,对志愿者风采、志愿项目成果等进行宣传,展示志愿者日常工作动态;立足社交媒体平台,对志愿者背后的故事、志愿者荣誉等进行宣传,展现志愿服务的社会真情;立足全市、全国志愿者服务平台,对志愿服务典型、模范进行宣传,展示志愿服务时代缩影,促进志愿服务走深走实。
新时代新征程,博物馆应始终坚持公益属性,完善志愿服务管理机制,打造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遵循新的更高的志愿服务目标,要在志愿服务策划中凝聚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厚植美好的生活情怀,促进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助力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尽绵薄之力。
(本文系2024年度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公立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优化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24NDYB08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