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盘活博物馆文物资源,优化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红岩博物馆”)积极探索“三权分置”改革,大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并探索第三方运营,推动博物馆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发展,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的综合服务效能方面开展了有益实践。
前期有关“三权分置”实践探索情况
引进外部资源合作共赢。近年来,红岩博物馆坚持将底蕴深厚、资源丰富的红岩文化资源“送出去”,将优质的社会资源“引进来”,围绕红岩精神研究阐释、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社会宣传教育等方面,与93家企事业单位共建合作,积累了成功经验。如原瑞安集团与红岩博物馆共建“文创中心”,中石油重庆公司利用红岩文化资源打造五里店“红岩主题加油站”,引进重庆旅投集团,打造渣滓洞景区“红岩红”沉浸式体验项目,与重庆大学共同打造推出《红岩革命故事展演》特色思政课,与西南大学共同建成“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等。
让渡开放运营权盘活文物资产。2024年,红岩博物馆根据“三攻坚一盘活”工作要求,对闲置的国民政府时期的杨家山“四一”图书馆、杨家山办公室、军统政训处三处文物建筑进行盘活。总体措施是“引入社会力量,开展文物保养维护,让渡开放运营权,盘活文物资产”。在对文物进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根据《保养维护方案》,与社会企业达成合作协议,由相当资质企业组织实施“四一”图书馆等三处文物建筑的保养维护,并结合历史文化、历史建筑风貌、环境特点等,紧扣“盘活文物资产”目标,以打造地标性研学基地为牵引,以赋能细分领域创业者IP出彩为抓手,促进“四一”图书馆破圈联动,倾力打造文旅综合性服务基地,并在红岩博物馆的指导与监管下,由企业组织开放运营。
实施研学教育“市场化”改革。2024年,红岩博物馆创新管理和运营模式,实施“生产”“经营”“管理”市场化分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构建“开放合作、多元参与”,“责、权、利”清晰的工作格局。一是改革研学教育基地的“指挥中心”管理职能,重点落在师资培训认证、课程指导评审投放、活动实施配套服务、市场准入合作、教育服务质量监督、研学经费管理等“六大管理”上。二是开放合作,把研学实践活动中具体组织实施放权给5家合作的优质社会机构,逐步由社会机构承担师资组建、课程研发、研学营销、教育活动组织等;红岩研学基地开展指导、审批、考核和监督管理,建立考核淘汰制。
IP授权共同开发文创。红岩博物馆与重庆红岩文化产业公司开展“红梅系列”“荷花系列”“红岩风荷”系列文创开发、销售合作,成果丰硕。引入社会资源,共同打造“红岩·印咖啡”,成为红岩博物馆独具辨识度的文化饮品。授权东方文博打造“红岩De光”文创品牌,对“红岩De光”的品牌名称、IP形象、标识、展品形象的知识产权和所涉及的相应藏品资源(需博物馆审核许可)用于相关衍生品的开发、制作、生产、销售,并同时开展商标注册申报,提升红岩文创的品牌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权分置”有关改革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是对博物馆“三权分置”改革认识不清。对“三权分置”涵义理解不深;对“三权分置”改革的目的、属性、内涵实质,以及政策、理论、实践前提条件没有准确的把握。二是博物馆“三权分置”改革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现有法规文件较宏观,“三权分置”改革坚实的法律依据、操作流程、审批程序、监管措施等实施细则、“管办分离”的管理模式尚需完善等。三是开放程度和分离举措有待加强。红岩博物馆是革命类历史博物馆,处在宣传工作的前沿阵地,相对其他属性的博物馆具有特殊性,改革发展面临较多的顾虑,存在文物资源开放程度不高、利用手段不多、社会参与不够等问题。
思考与展望
深入理解“三权分置”改革内涵本质。博物馆“三权分置”改革重点关注的是通过文物资源资产开放运营权的让渡,让文物活起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赋能,而不是其他类型资产开放运营权的让渡。当然,博物馆的文物资产也包括二次加工得到的藏品状态、变化特征、与客观环境联系特征等表现信息,以及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馆藏资源品牌等无形资产。博物馆“三权分置”从严格意义上讲,开放运营权是指对与博物馆藏品有关的资源资产的阐释研究、展示利用、宣传推广,二次创作、文创开发,以及进行IP授权等方面的权利。
充分总结吸收已有经验。目前,部分地区已率先开启了国有博物馆资产所有权、藏品归属权和开放运营权完全分置改革试验的先河。例如,北京探索博物馆与城市融合发展新模式;上海、深圳探索博物馆运营主体多元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运营管理,提升博物馆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浙江探索开展一部分博物馆业务委托运营,实行“24小时博物馆”;河南建设三权分置博物馆集群吸引全球文物艺术品聚集效应等。红岩博物馆将充分总结吸收以上实践探索经验和国际上博物馆做法,找出一条更适合自身的途径。
积极争取政策法规和制度机制支持。期盼通过出台相关法规,为“三权分置”改革提供坚实的法律依据,明确各权利主体的权责边界,保障改革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在国家政策框架下,地方主管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细化改革的操作流程、审批程序、监管措施等,确保改革有章可循;进一步理清政府、博物馆、企业三个方面的关系,理顺管理体制,深化管办分离,给予博物馆在业务决策、运营管理等方面更多自主空间。
认真梳理“开放运营权”分离项目清单。任何一个博物馆对有权属争议的文物资源资产、涉及文物文化安全的领域要有清晰的把握,对于“分离”对象要选择可控的。红岩博物馆首先要严格界定“开放运营权”让渡的边界:哪些可以让渡?哪些不能让渡?对于可以让渡的,是可以完全让渡还是有限制的让渡?其次是梳理建立“开放运营权”分离的项目清单,如文创开发、特色展览、研学活动、定制服务、数字博物馆建设等,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完善合作机制及流程,共同推动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和宣传教育功能不断提升,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和事业发展。
选择社会力量和参与模式。对参与的社会力量的选择,要充分考量其资质、能力、业绩、社会责任担当和文化情怀等综合情况。对参与模式,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种是合作运营模式,博物馆与企业、社会组织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共同开展博物馆的开放、开发、运营等工作。例如,企业参与博物馆的文创研发和销售、研学教育活动组织、数字项目等,博物馆则提供藏品资源和专业支持。另一种是委托管理方式,对于部分场所或场馆,可探索将开放运营权委托给专业的管理机构或企业,由其负责日常运营管理工作,博物馆则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运营质量和服务水平。
加强过程管控和风险防范。首先要建立审批监管机制。做到事前审批、事中监督、事后评估,确保改革在规范的轨道上运行。其次要强化文物安全管控。尽管让渡了“开放运营权”,但博物馆作为藏品归属权权利主体,其文物安全责任并未减轻或免除。因此,要切实加强对文物安全的监管,包括制定安全制度和安全预案等。再次,要防范运营风险。要加强意识形态风险、网络舆情风险、市场经营风险等评估和防范,建立预警机制和应对措施、应急预案,确保博物馆事业发展行稳致远。
未来,根据发展现实需要,博物馆开放运营权可以朝着开放、创新的方向发展,“三权分置”改革也必将为博物馆建设带来新的活力。红岩博物馆将努力担当作为,不断探索和实践,继续深化改革,强化多方合作,大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的运营管理和红岩文化事业、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红岩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红岩历史文化资政育人功能,为高质量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