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本地革命文化资源 探索展览创新途径——以德州市博物馆展览实践为例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徐振江

博物馆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阵地,传承弘扬革命文化责无旁贷。为更好地铭记历史,山东省德州市博物馆本着不片面追求展览规模“高、大、上”,努力做到“精、巧、新”的策展原则,充分挖掘本地革命文化资源,精心打造一系列红色主题展览:“光影流转 红色记忆——红色经典电影回顾展”“磅礴伟力——德州革命历史文化展”“听党指挥 永葆信念——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革命历史文化展(新疆站)”。展览导向鲜明、主题多样、内涵丰富、形式生动,是博物馆红色主题展览一次难得的创新实践。

充分挖掘本地红色电影文化,创新展览内容设计,打造精品红色电影主题展

“光影流转 红色记忆——红色经典电影回顾展”分为红色经典主题展区、电影设备展区、电影资料展区、红色经典电影放映厅、沙家浜电影互动区五个部分,展品包括20世纪60、70年代红色电影海报、电影剧照、电影播放档案、电影拷贝、电影放映机等共百余件(套)。此次展览不再是简单的电影海报展示,而是在深度研究本地红色电影资源的基础上,将电影资料、电影设备、电影道具、电影场景互动以及数字电影实地放映组合式展示,内容丰富、创意满满,可以说为中小型博物馆举办红色电影题材展览开辟了新路径。

首先,在红色经典主题展区将《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红色经典电影按放映时间顺序分成十三个分单元,每个分单元由该部电影的海报、宣传画、剧照、台本、拷贝、电影放映工具、道具等组合呈现,让观众直观感受红色经典电影的精神情怀和艺术魅力。其次,在电影设备展区展示了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跨度达到50年之久的系列电影放映机,其中包括直射式幻灯机、60年代长江FL-16放映机、70年代8.75MM电影放映机、80年代35MM103—X电影放映机、一直到2021年才投入市场的激光数字电影流动放映一体机。观众可以通过这些代表不同时代的放映机,了解电影放映技术的演变过程和电影产业的科技进步。再者,将数字影院搬进博物馆展厅也是本次电影回顾展的重头戏,《英雄儿女》《铁道游击队》《金刚川》等三十三部红色经典电影循环放映,配合农村场院式场景设计、纪念电影票发放等辅助手段,打造沉浸式观影环境,让观众在了解红色电影历史、感受红色电影魅力的同时,重温银幕上那些令人难忘的经典形象和经典片段。此外,展览还设计沙家浜电影互动区场景,营造沉浸式互动展陈空间,吸引大量观众前来打卡拍照,增强了展览的互动效果。

秉承着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与使命,德州市博物馆创新性打造这场红色电影展览“盛宴”,在普及电影知识、传播红色文化的同时,引导观众从红色电影中汲取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深耕革命文物研究,拓展“红色展览+”模式,探索博物馆红色展览“文旅融合”新途径

“磅礴伟力——德州革命历史文化展”是在深耕本地革命文物资源的基础上对德州地域革命历史的一次总结式展示,共分为“点燃火种——鲁北有了党组织”“百折不挠——前仆后继坚持斗争”“团结抗战——奏响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忠诚担当——为全国解放做出特殊贡献”“踏上历史新征程”五个部分,运用了丰富的图片资料和百余件革命文物,辅以场景设计、多媒体展示,梳理式展示中国共产党在德州的革命历程,生动展现了德州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与影响。

展览的精彩与成功之处在于展览本身的科学性和创新性,科学性是内容的科学准确,创新性则是形式的灵活生动。此次展览的陈展大纲经过德州市委党史研究院、德州市档案馆的专家多次商讨修订,千锤百炼;参展文物不仅包括德州市博物馆馆藏德州兵工厂生产的步枪子弹、北海银行冀鲁边区分行发行的纸币等革命文物,还从平原县图书馆、禹城市革命纪念馆等兄弟单位借展40余件革命文物,可以说整个展览从内容组织到展品设计做到了客观翔实。展览尾声以开国大典彩色影像作为起点,向观众展开一幅展示德州著名革命遗址的壮阔画卷,其中包含重要机构遗址、重要事件遗址、重要人物故居纪念场馆等。一座座红色地标记录着一段段难忘的红色故事,他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德州人民进行革命、建设的重要历史见证,也是德州人民英勇奋斗的真实写照。这种不同以往的创新性收尾“承前启后”,将德州革命历史介绍与当代红色精品旅游推介有机结合,拓展了“红色展览+”模式,真正做到陈列展览中的“文旅融合”。

“磅礴伟力——德州革命历史文化展”充分发挥馆藏革命文物在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积极作用;与德州红色精品旅游推介完美结合,为革命传统教育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切实做到了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运用革命文物资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红色展览,展现鲁疆血脉情缘

2024年10月25日,“听党指挥 永葆信念——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革命历史文化展”在乌鲁木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三坪农场场史馆开幕。展览内容分为“渤海建军守卫家园”“战旗西指铁血万里”“仗剑扶犁屯垦戍边”三部分,共展出“渤海军分区独立团给当地群众打的借条”“解放西北纪念章”等来自德州市博物馆、宁津县文化艺术中心的革命文物40余件。此外,介绍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发展历程的纪录片《西征记》以其精良的制作、丰沛的情感,感动了无数观展群众。

此次展览是德州与乌鲁木齐两地首次联合举办红色主题展览,在内容布局和形式设计上,双方通力合作、紧密配合,在原有巡展内容的基础上创新性突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实物见证。三坪农场工作人员根据新疆当地实际对“屯垦戍边”“女兵上天山”“支援新疆”等内容补充了20世纪50、60年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档案文件展品,设计制作“兵团战士居住的地窝子”等复原场景,创作“刘双全参军”“军民垦荒”等多幅油画作品,进一步确保展览的科学性,充实了展览内容。德州市博物馆根据场馆实际合理规划展线设计,调整图文版面内容,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物及《兵出渤海湾》《西征记》等教导旅军史研究成果参与展览,实现了图文、文物、研究成果、场景设计、多媒体应用等展示内容的完美闭环。在两地文博工作者共同努力下,展览向新疆各族人民生动介绍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在解放大西北、保卫边疆、建设新疆过程中的贡献。

山海之远并未阻隔一代又一代人的鲁疆情缘。展览再现了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和艰苦卓绝的军垦生涯,展现了跨越中国大半个版图的文化交融与血脉相连,激励后人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将士“大义大爱、无私奉献、听党指挥、永葆信念”的革命传统,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德州市博物馆将不断挖掘和丰富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深耕革命文物资源,推出更多更好的红色主题精品展览,推动革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爱国主义教育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让革命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6337s